盆腔炎,全名盆腔炎性疾病
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
它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
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有时局限于一个部位
有时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当女性身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
身体免疫力下降或外源性病原体入侵时
盆腔炎就悄无声息的来了
它常常造成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
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
若是未能及时、彻底治疗
还会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
以及炎症反复发作等问题
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1
XXOO的伴侣过多,次数太频
盆腔炎好发于15~25岁性活跃期的女性,或同时有多个性伴侣或更换性伴侣频繁,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的女性都属于比较高危的人群。
2
没有会阴部的清洁习惯
经期的性生活、不干净的卫生巾及其它卫生用品、每次亲密过后的不清洗、或过分追求干净而冲洗阴道,这都会提高盆腔炎的发生率。
3
对子宫腔内手术态度很随意
人流、刮宫、输卵管通液、输卵管造影、宫腔镜等,这些宫腔操作往往会导致女性生殖道粘膜损伤、出血、坏死,从而给那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一系列厌氧菌创造了可乘之机的。
4
不爱护身体,集体抵抗力下降
女性生殖道本身就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菌群环境,体质较强时,一般是不发病,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引起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就繁殖起来,平衡状态打破,导致盆腔炎。
在精神紧张、压抑、体质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容易患各种疾病,盆腔炎也不例外。
在中医里,盆腔炎属于带下病、痛经、癥瘕的范畴。盆腔炎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临床上湿热瘀结,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寒湿瘀滞,气虚血瘀五种证型多见。
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舌脉: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中医辨证论治从患者的体质出发,分型仅供参考,要判断自身疾病问题,请面诊医生。
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灌肠,穴位敷贴,艾灸等外治疗法,对盆腔炎疗效较佳,且副作用小。
中医中药保留灌肠
从经净后开始,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经周期使用1个疗程,建议连续使用2—3个疗程,经期停用。
中药穴位敷贴
根据证型加减,研末,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艾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采用温灸盒,放置于下腹部,穴位可选择中极、关元、石门、气海、三阴交等穴。
每次施灸20分钟,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适应于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
盆腔炎是不可忽视的疾病,在门诊和咨询过程中也有许多年轻未婚未育女性患此病,也有患者因为盆腔炎不孕,宫外孕,有的因盆腔炎反复发作,疼痛异常,了解此疾病,做好预防和规范诊治至关重要。
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不要忌医、自行用药,更不要听信小广告乱投庸医,延误诊治。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