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女人真的太难了,特别是生娃之后出现各种不适。而盆腔炎多发育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在20-35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但由于其发生部位深藏于盆腔,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容易迁延不愈,让人困扰
四川王渭川老先生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以《温病条辨》内银翘散和《金匾要略》内升麻鳖甲汤为基础,并加经现代医学研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共十三味,自制为一方,名为“银甲丸”,主治湿热蕴结下焦诸证,类如西医诊断之“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等,亦是对病之方,临床治疗以银甲丸配合其他中药加减治疗,效果可靠。
一、“银甲丸”的组成、作用和服法
药物组成:银花、连翘、升麻各五钱,生鳖甲、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一两,茵陈、大青叶、椿根皮、生蒲黄、桔梗、琥珀各四钱。共研细末,炼蜜为63丸或制成片。
作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临床实践证明:如能坚持系统治疗,自觉症状可完全消失,妇科检查盆腔炎症吸收。
服法:丸剂每服1丸,日服三次。片剂每服2一4片,日服三次。连服一月为一疗程。
若制作丸药(片剂)不便,可服“银甲煎剂”:银花、连翘、桔梗各三钱,红藤、大青叶、茵陈、炒升麻各四钱,蒲公英、紫花地丁、生鳖甲各五钱,生蒲黄、椿根皮各二钱。水煎,并下琥珀末一钱服。一周6副,连服一月为一疗程。
盆腔炎当属祖国医学湿热蕴结下焦之带下症范畴。根据中医四诊所得,与西医诊断相对照,常见“湿热蕴结”,“肝郁气滞”和“寒湿凝滞”等证型。《傅青主女科·带下》说:“夫带下俱是湿证。”诸证各俱特点,病机可有转化,然始终不离湿浊形成之带下症。从西医观点看,不论急、慢性盆腔炎,不论何种细菌感染,本质都是炎症。因此,我们在治疗盆腔炎时,始终抓住湿浊这个主要矛盾,不论何种证型,均以“银甲丸”为主方,并根据辨证论治、随证施治的原则,辅佐其他方药治疗。
(一)湿热蕴结型:本症因感外邪、或素体脾弱、或胞脉空虚,或因洗浴用具不洁、或流产及产后房劳所伤,湿毒秽浊之邪内侵,损及冲任,湿浊下注而成。症见带下黄稠腥臭,小腹掣痛,重症可见发热头痛,口苦溲黄,小溲频数或短涩不利。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处方:“银甲丸”,每服一丸,日服三次。
(二)肝郁气滞型:本症多因郁怒忧思而伤肝,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肝郁脾虚,郁而化火,脾湿蕴结化热而成带下。证见头痛眩晕,两胁及乳房胀痛,少腹胀痛,带黄而多,口苦咽干,食纳不佳,恶心呕吐等。苔黄或黄白相兼,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清热化浊。
处方: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汤送服“银甲丸”。
若肝郁气滞的一般症状消失,而仍有带下、腹痛、或妇科检查有炎症者,继续服“银甲丸”治疗。
(三)寒湿凝滞型:本症因寒湿之邪客于冲任,凝滞而成癥瘕,或下注而成带下。症见少腹冷痛,少腹有包块,胀痛,喜热喜按,带下质清,小溲清长,大便溏,色暗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多沉迟。
治则:温运通阳,防腐化浊,解凝散聚。
处方:桂枝茯苓汤或桂附理中汤送服“银甲丸”。
以上诸症,如服汤药治疗,则以“银甲煎剂”为主方,根据证型,酌情加减药物。
病案:
案一:黄xx,女,24岁,已婚,门诊号:。
因婚后三年不育,带下黄臭量多,少腹及腰骶部疼痛半年,于年5月2日初诊。月经后期,量少色暗质稀薄。伴有头昏痛,倦乏多梦,心烦口渴,溲黄便结,腹痛拒按,面色萎黄,苔薄黄,舌尖红,脉弦数。
西医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子宫二级后倒,较正常稍小,有深压痛。两侧附件有较明显之压痛。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下焦,气虚血滞。
治法:清热化浊,益气活血。
处方:银甲丸和四君子汤加减。
共诊26次,随证加减的药物有炒川楝子、炒五灵脂、茺蔚子、茜草、益母草、山甲珠、细辛、广木香、炒白芍、鸡血藤、鹿角片、杜仲、续断、桑寄生、山山萸肉、潞参、泡参、生箭茂等。服药期间,月经逐渐正常,腰腹疼痛逐渐消失,带色转白、量日少。
至同年11月,痛经完全消失,白带正常。妇科检查:除子宫有深压痛外,余均正常。继续服药治疗。
于年2月23日作输卵管通气检查,结果通畅,继而怀孕,于次年1月顺产一女婴。追踪3年未复发。
案二:列xx,23岁,已婚,门诊号:。
第一胎产后,婴儿病故,因怀念其子,情志抑郁而生病。月经期长、量多,持续9天方净,有血块,少腹剧痛,带黄而多。
医院和我院检查,诊断为“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和“膀胱炎”。
于年10月17日来我院门诊。见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肝郁气滞,伏湿夹瘀,冲任失摄。
治法:疏肝理气,化浊消瘀,兼顾冲任。
处方:逍遥散合“银甲丸”加减。
共诊7次,随证选用的药物有:明天麻、九香虫、川贝、鸡内金、杜仲、续断、桑寄生、冤丝子、山萸肉、泡参、淮山药等。
年3月25日复查盆腔:子宫中度糜烂,子宫后倒,大小正常,有深压痛。附件有较明显压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及子宫颈炎。
仍继续上述治疗,于同年5月停经,次年2月5日顺产一女婴。医院复查,炎症已愈。
临床上此方的应用者诸多,治疗效果可靠。
看黑板划重点:
盆腔炎当属祖国医学湿热蕴结下焦之带下症范畴。根据中医四诊所得,与西医诊断相对照,常见“湿热蕴结”,“肝郁气滞”和“寒湿凝滞”等证型。《傅青主女科·带下》说:“夫带下俱是湿证。”诸证各俱特点,病机可有转化,然始终不离湿浊形成之带下症。从西医观点看,不论急、慢性盆腔炎,不论何种细菌感染,本质都是炎症。因此,我们在治疗盆腔炎时,始终抓住湿浊这个主要矛盾,不论何种证型,均以“银甲丸”为主方,并根据辨证论治、随证施治的原则,辅佐其他方药治疗。
银甲丸:银花、连翘、升麻各五钱,生鳖甲、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一两,茵陈、大青叶、椿根皮、生蒲黄、桔梗、琥珀各四钱。共研细末,炼蜜为63丸或制成片。丸剂每服1丸,日服三次。片剂每服2一4片,日服三次。连服一月为一疗程。
参考:
王渭川.中草药“银甲丸”治疗盆腔炎[J].新中医,(04):30-31.
转自医话书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