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盛况
由海军医院肾内科主办的“中国腹膜透析高峰论坛”以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为宗旨,立足上海,联合全国,已于上海、杭州、昆明等不同省市成功主办了10届大会,为不同区域间腹膜透析的发展搭建了沟通的平台,逐渐成为国内腹膜透析领域的品牌论坛。本医院,医院联合承办,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促进不同地域间学术交流,消除区域差异,推动腹膜透析事业发展,为提高全社会肾脏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本次大会着眼于腹膜透析领域的现状和前沿发展,探讨腹膜透析治疗新方法、新技术,特设腹透置管、腹透管理、腹透护理、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共四个专题,邀请到上海和山东腹膜透析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会学员多达余人。大会坚持以学术为导向,围绕腹膜透析研究前沿进行学术交流,在学术内容上做到全面、丰富、新颖,从开幕式到闭幕总结,整个会场内随处可见参会学员们学习交流的身影。
精彩的开幕式郭志勇教授
开幕式由海军医院肾内科主任郭志勇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医院肾内科主任蒋更如教授,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杨向东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致辞。蒋更如教授
蒋更如教授指出,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重视腹膜透析发展,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医院腹膜透析全覆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外,分会响应政府号召,扩大分级诊疗,制定标准并强化社区医生培训,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社区管理。未来学会将进一步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促进学术与学科发展。
杨向东教授
杨向东教授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山东省腹膜透析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山东省腹膜透析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期待与各位上海专家学者通过本次会议分享交流思想,展示经验,展望未来,为山东省腹膜透析事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开幕式后,精彩的学术报告相继召开。多名专家从腹透置管、腹透管理、腹透护理、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多个层次对腹膜透析最新进展进行全面解析,获得了参会学员的一致好评。聚焦热点,共享盛宴孙建平:置管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
医院孙建平教授介绍了置管手术中局部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共三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情况并指出,相较于气管内插管全麻,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更佳,适于临床推广。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局部浸润麻醉比较镇痛效果确切,可以减少镇痛药的用量及转全身麻醉的比例,且安全性较好。
方炜:Seldinger腹透置管术的发展和优势
上海医院方炜教授指出,腹透管是腹透患者的生命线,是成功腹透的第一步。腹透置管术外科手术方法较佳,腹腔镜法与外科手术法效果相似。Seldinger法能够取得与外科手术法相似的效果,并且优于套管针法。Seldinger技术穿刺置管安全有效、快速、并发症少,有一定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腹透置管方法选择应进行技术水平、患者因素、择期及紧急插管时器械条件(包括手术室)的综合考量。
滕杰: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医院滕杰教授带来了“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的精彩报告。他指出,导管相关并发症是腹透早期技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约占腹透患者转血透原因的20%。患者因素如肥胖、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和肠道功能紊乱等可能增加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腹透中心规模、置管手术医生技术和经验、手术方式选择、导管类型等因素也是影响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围手术期处理得当、手术操作细致有助于降低腹透置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杨向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进展
医院肾内科杨向东教授通过年ISPD腹透相关腹膜炎诊疗指南和年中国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防治指南介绍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最新诊治进展。杨教授指出,我国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新指南内容更加全面,细化,循证证据更充分,更加重视预防。
郭志勇:腹膜透析技术在中国的现状和进展
海军医院郭志勇教授介绍,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能够成为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腹透患者因其特殊的居家治疗模式,具有患者年龄大,居住地偏远,依从性差的特点。基于腹透设备的数字化远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医护管理效率。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基层医护的腹透治疗、管理能力培养可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教育,以达到有效培训提升基层医生技能的目的。数字化医疗在腹透中的应用将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王荣:COE中心管理
医院肾内科王荣教授提出慢性肾脏病正在全球增长,我们需要一种高性价比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在很多国家,PD患者的结局与HD相当,甚至优于HD。世界各地的PD普及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在过去10年,PD普及在中国、泰国和美国等过有所提高,但在欧洲和大洋洲有所下降。亚洲的透析人数显著增加,但不同地区的PD普及上存在差异。财政补助和政府支持是PD普及的重要因素。王教授介绍了山东省PD的政府支持上取得的一定进展,例如对腹膜透析护士家访财政上的支持。但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使PD不断推广。
汪海燕:CQI在腹膜透析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海军医院汪海燕护士长分享了CQI在腹膜透析中心管理中的应用经验。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持续的、全程的质量管理,在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在腹膜透析中心中应用CQI,能够完善各项制度,跟进人员配置,基本实现了专人化腹透管理;不断更新改善管理方法,逐步提高腹透质量;预设独立腹透床位,统一腹透临床治疗路径。最终有助于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全方位治疗和调整,形成治疗、护理、康复的整体治疗新模式。
万海燕:腹透导管出口处的护理
医院万海燕护士长分享了腹透导管出口处的护理经验。腹透导管出口处检查首先是肉眼观察,然后轻挤压两个涤纶套之间的隧道部位,观察是否有渗出液。导管早期出口处护理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导管制动,妥善固定,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拆线前通常不行清洁换药。长期导管出口处常规每2天护理1次,洗澡后进行,如感染每天进行,如出现痂皮应每天护理。
邢小红:腹透患者的随访管理
医院邢小红医院腹透中心腹透患者随访形式和基于信息化的随访管理。医院腹透中心建立腹膜透析信息系统,并且开发手机app长征肾友之家,随访软件分为病情模块、健康知识、问与答、发起求助等多个功能模块,患者可通过首页点击“健康知识”获得健康教育。邢护士长指出,只有通过开展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并记录、实施,追踪结果的持续改进模式,才能提高透析的质量和生存率。
石书梅:腹透贫血的管理
医院石书梅教授指出,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EPO缺乏、铁缺乏、EPO低反应性、铁调素(hepcidin)影响、硫酸吲哚酚(IS)等毒素体内堆积、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贫血显著升高腹透患者死亡率,能够造成组织缺氧、心输出量增加等,影响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Hb达标与维持稳定是肾性贫血治疗的主要目标,铁状态指标需多次动态检测,幵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观察,某些情况下不能单纯依据机体铁状态指标指导补铁。近年来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新型药物取得了较优的疗效。
李新建:腹膜透析患者如何监测调节钙磷代谢紊乱
医院李新建教授介绍,随着CKD的进展,钙磷代谢异常逐渐加重,钙磷代谢紊乱是晚期CKD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是CKD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腹膜透析相对血液透析对钙磷调节更具有优势,腹膜透析患者相对于血液透析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好,可以长期有尿液排出更多的磷。腹透患者可采取饮食控制,调整腹膜透析透析方案,应用低钙透析液利于控制CKD-MBD,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应根据指南,应用个体化的原则,调节钙磷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朱彤莹:腹透的容量管理与处方调整
医院朱彤莹教授指出,腹透患者液体超负荷非常多见,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在腹透过程中,定期监测容量状态非常重要。评估容量平衡没有简单精确的方法,出现容量负荷过多,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对因处理,而不是一味地增加腹透超滤量,在增加水分清除时,要注意钠的清除。应注意保护残肾功能,正确的应用利尿剂、ACEI/ARB、葡聚糖腹透液,加强患者宣教并监测患者水盐摄入情况。可以通过增加透析剂量、增加留腹时间、增加透析液浓度,增加磷的清除。
大会在多方协作配合下圆满落幕,共同见证了我国腹膜透析事业的蓬勃发展。相信未来山东腹膜透析工作能在此次会议的带动下,全面做到全程管理,让更多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受益。
会议花絮—END—凯德传媒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