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腹部检查

时间:2018-5-15 8:43:41 来源:腹膜炎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1.常用腹部体表标志

常用腹部体表标志

标志

临床意义

肋弓下缘

腹部上界,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大小的测量

腹上角

判断体型及肝脏(肝左叶)大小的测量

腹部及腹部四区分法的中心,正常人平对3~4腰椎水平,腰椎穿刺的重要定位标志

髂前上棘

腹部九区分法的主要标志,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是骨髓穿刺、活检的常用部位

腹直肌外缘

常为腹部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腹中线

腹部四区分法的垂直线,老年患者易在此处形成白线疝

腹股沟韧带

寻找股动、静脉的标志,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

肋脊角

检查肾脏叩击痛的位置

2.常用腹部分区方法

(1)四区法:通过脐画一水平线和垂直线,两线相交把腹部分为四区,即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2)九区法:两条水平线(肋弓下缘连线,髂前上棘连线)和两条垂直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四线相交把腹部划分为井字形九区。即左右季肋部、左右腰部、左右髂部、上中下腹部。

第二节视诊

视诊的主要内容:腹部外形、腹部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蠕动波以及疝等。

1.腹部视诊的正常表现

(1)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外形对称,青壮年多呈腹壁平坦,消瘦者腹壁可为低平,肥胖者腹壁可饱满。

(2)腹壁皮肤: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疝;腹股沟未见异常,体毛分布正常。

(3)呼吸运动:男性及儿童呈腹式呼吸,成年女性呈胸式呼吸。

(4)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静脉看不清楚,但在腹壁皮肤薄而松驰的老年人尚可看出。

(5)脐部:脐与腹壁相平或凹陷。

(6)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

(7)上腹部搏动:消瘦者隐约可见。

2.全腹膨隆的临床意义

(1)腹腔积液(呈蛙腹状):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缩窄性心包炎、严重右心衰竭、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2)胃肠胀气:肠梗阻或肠麻痹。

(3)腹内巨大包块:巨大的卵巢囊肿、畸胎瘤等。

(4)其他:妊娠晚期、肥胖。

3.舟状腹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概念:严重全腹凹陷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

(2)临床意义:见于恶病质,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亦可见于神经性厌食、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及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4.腹壁皮肤色素沉着的临床意义

(1)皮肤皱褶处有褐色色素沉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左侧腰部皮肤呈蓝色(Grey-Turner征):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

(3)脐周或下腹壁皮肤呈蓝色(Cullen征):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宫外孕破裂。

(4)腹部和腰部不规则斑片状色素沉着: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5.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1)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

(2)腹腔积液。

(3)剧烈腹痛。

(4)膈肌麻痹。

6.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在脐水平线以上,自下而上流入上腔静脉;脐水平线以下,自上而下流入下腔静脉。

静脉曲张的检查方法

(1)门静脉阻塞: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流方向与正常相同。

(2)下腔静脉阻塞:血流均向上。

(3)上腔静脉阻塞:血流均向下。

7.胃肠型及蠕动波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胃型或肠型:指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断扩张而隆起,可呈现胃肠的轮廓。

(2)蠕动波:出现胃型的部位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称为蠕动波。

(3)临床意义:幽门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小肠梗阻。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乏力、食欲不振5年,间断腹胀2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6年。入院查体:面色黝黑,巩膜轻度黄染,颈胸部可见4个蜘蛛痣,肝掌。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说明该患者体格检查腹部视诊的阳性体征。

1.蛙状腹多见于

A巨大卵巢囊肿

B肠梗阻

C肠麻痹

D气腹

E腹腔积液

2.巨大腹腔包块使全腹膨隆至球形见于

A肝脏肿大

B多囊肾

C妊娠子宫

D巨大卵巢囊肿

E脾肿大

3.左上腹膨隆多见于

A肾癌

B胃扩张

C多囊肾

D脾肿大

E胰腺囊肿

4.正常腹壁静脉血流方向为

A全腹壁自上而下

B全腹壁自下而上

C脐以上自下而上,脐以下自上而下

D脐以上自上而下,脐以下自下而上

E以脐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动

5.自脐部向四周蜿蜒的曲张静脉,此体征见于

A上腔静脉梗阻

B下腔静脉梗阻

C腹腔积液

D门静脉高压征

E妊娠后期

6.胃蠕动波及胃型可见于

A十二指肠溃疡

B胃溃疡

C胃癌

D胃穿孔

E幽门梗阻

7.肠蠕动波见于

A肠麻痹

B肠梗阻

C幽门梗阻

D腹腔内大出血

E腹腔内巨大肿物

答案:

1.全腹壁膨隆呈蛙腹状。

2.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为脐水平线以上自下而上、脐水平线以下自上而下与正常者相同。

3.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4.脐向外突出。

1.E2.D3.D4.C5.D6.E7.B

第三节触诊

腹部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波动感、肿块、肝、胆、脾、胰腺、肾脏、膀胱触诊等。

1.腹部触诊的正常表现

(1)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无波动感和肿块。

(2)肝脏:正常成人肝下缘在右肋缘下不能触及,如能触及应在1cm以内,剑突下3cm以内,或不超过上腹剑突下至脐连线上1/3处。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

(3)胆囊、胰腺、肾脏:正常不能触及。

(4)脾脏:正常在肋下不能触及。

(5)膀胱:膀胱充盈时于下腹正中可触及呈球形或横置椭圆形、按有尿意的囊性肿物,排尿后肿物消失。

2.全腹壁紧张度增加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全腹壁紧张度增加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常见病因

临床表现

大量腹腔积液

腹部张力增大,但无腹肌痉挛,压痛可有可无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腹壁紧张增加(板状腹)、压痛、反跳痛阳性

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揉面感或柔韧感)

3.常见压痛点的部位及临床意义

常见压痛点的部位及临床意义

压痛点

部位

临床意义

麦氏点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阑尾炎

胆囊点

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胆囊炎

左腰部

胰体和胰尾的炎症和肿瘤

右肩胛下区

胆囊疾病

上腹部或季肋部

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

下腹部

膀胱、子宫及附件

4.腹膜刺激征的概念

患者有腹痛伴肌紧张与压痛和反跳痛并存,称腹膜刺激征,亦称腹膜炎三联征,见于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

5.波动感的概念

有中等量以上游离腹腔积液存在时,如用手叩击腹部,可有波动感,又称液波震颤。

6.腹部肿块的常见病因及触诊内容

(1)常见病因

1)实质性脏器(肝脾)增大。

2)扩大的空腔性内脏(胆囊)、肿瘤、囊肿、炎性组织。

3)增大的淋巴结。

(2)触诊内容: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表面与边缘、质地与硬度、压痛、活动度、搏动等。

7.肝脏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1)大小

1)肝下移:右侧胸腔大量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肝脏增大:弥漫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等。

3)肝脏缩小: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2)质地

1)急慢性肝炎、肝淤血及脂肪肝:质韧如触鼻尖。

2)肝硬化、肝癌:质硬如触前额。

3)肝脓肿或囊肿:囊性感。

(3)形态(包括表面、边缘)

1)脂肪肝或肝淤血:肝边缘钝圆。

2)肝癌:肝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或巨块状,边缘不规则。

(4)压痛:肝包膜紧张或有炎症反应。急性肝炎、肝淤血有弥漫性轻度压痛;肝脓肿压痛明显且局限于病变部位。

(5)搏动

1)单向性搏动:腹主动脉瘤及肝脏肿大压迫腹主动脉。

2)扩张性搏动: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室肥厚收缩。

8.肝脏增大的临床意义

肝脏增大的临床意义

常见疾病

增大

形态

质地

压痛

急性肝炎

轻度

表面光滑

质软

轻度压痛

肝淤血

明显

表面平滑,边缘圆钝

质韧

轻度压痛

脂肪肝

轻中度

表面平滑

柔软或稍韧

不明显

肝硬化

早期肿大晚期缩小

边缘锐利,表面有结节

较硬

无压痛

肝癌

明显增大

表面有大小不等结节及巨块,边缘不整

坚硬

明显

9.Murphy征的概念

医师左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其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被检查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称Murphy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10.脾肿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

脾肿大分度及临床意义

分度

大小

质地

临床意义

轻度肿大

深吸气时,不超过肋下2cm

较软

伤寒、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肝静脉血栓

中度肿大

深吸气时肋下2cm至脐水平线

较硬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硬化

高度肿大

深吸气时超过脐水平线以下

光滑或有结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疟疾、血吸虫病、淋巴肉瘤

第四节叩诊

腹部叩诊内容:腹部叩诊音、肝脏叩诊、脾脏叩诊、胃泡鼓音区、移动性浊音、膀胱叩诊。

1.腹部叩诊正常表现

(1)腹部正常叩诊音:①鼓音:大部分区域;②浊音:肝、脾未被含气组织遮盖处、增大的膀胱和子宫、两侧腹近腰肌处;③实音:实质脏器。

(2)无移动性浊音。

(3)匀称体型的肝浊音界:①右锁骨中线: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在右肋弓下缘,两者的距离为9~11cm;②右腋中线:上界在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③右肩胛线:上界在第10肋间。

(4)脾浊音界:在腋前中线第9~11肋,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5)胃泡鼓音区: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呈半圆形,正常成人约手掌大小。

(6)肝、脾、双肾无叩击痛。

2.移动性浊音的概念及常见病因

(1)移动性浊音概念:当腹腔内游离液体在ml以上时,患者变换体位,液体因重力而移动,浊音也随之改变。侧卧位时,腹腔积液积聚于下部,肠管浮起,叩诊下部呈浊音,上侧腹部转为鼓音。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作移动性浊音。移动性浊音检查是确定中等量腹腔积液的重要方法之一。

(2)腹腔积液的常见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核性腹膜炎、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腹膜癌等。

3.肝浊音区变化的临床意义

肝浊音区变化的临床意义

肝浊音区变化

临床意义

肝浊音区扩大

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

肝浊音区缩小

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

肝浊音区消失

腹腔积气(胃肠穿孔、腹部手术后、人工气腹)、间位结肠、全内脏转位

肝浊音界上移

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肠胀气

肝浊音界下移

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病例摘要1

患者,女性,25岁。因乏力、恶心、厌油、上腹饱胀伴隐痛不适7天就诊。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平静呼吸时肝下缘位于右肋缘下1.5cm,质韧,表面光滑。结合实验室检查,该患者初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请说明肝脏触诊内容及肝脏触诊正常表现。

病例摘要2

患者,男性,50岁。近年来,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轻度黄疸、腹膨隆呈蛙状腹,腹壁静脉曲张。查体:患者肝病面容、颈部有1个蜘蛛痣,肝掌、腹膨隆呈蛙状腹、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在左肋缘下2cm,质地较硬,肝未触及。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说明该患者腹部叩诊的可能阳性体征。

1.揉面感见于

A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B腹腔肿瘤

C结核性腹膜炎

D胃肠胀气

E幽门梗阻

2.板状腹见于

A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B结核性腹膜炎

C癌性腹膜炎

D肠梗阻

E大量腹水

3.溃疡病压痛点位于

A剑突下正中偏右或偏左处

B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C腹直肌外缘平脐处

D脊柱与12肋交界处

E腰大肌与12肋交界处

4.胆囊压痛点位于

A剑突下

B右肋缘下

C左肋缘下

D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E脊柱与12肋交界处

5.阑尾压痛点位于

A右下腹

B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外1/3与中1/3交界处

C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1/3与内1/3交界处

D右脐旁腹直肌外缘

E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与右侧耻骨结节垂线的交点

6.反跳痛的机理是

A腹腔内有炎症病灶

B腹膜的壁层受炎症累及

C腹膜的脏层受炎症累及

D腹腔内有出血

E胃或肠穿孔

7.正常成人肝脏在剑突下不超过

A1.0㎝

B1.5㎝

C2.0㎝

D2.5㎝

E3.0㎝

8.肝脏触诊质地最坚硬的病变是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肝硬化

D肝癌

E脂肪肝

9.肝脏缩小可见于

A慢性肝炎

B肝硬化

C晚期肝癌

D肝脓肿

E肝囊肿

10.胆囊肿大有囊性感但无压痛多见于

A急性胆囊炎

B壶腹周围癌

C胆囊结石

D胆囊癌

E胰头癌

11.正常脾脏

A不能触及

B可触及

C侧卧位可触及

D左肋缘下不超过1㎝

E左肋缘下不超过2㎝

12.高度脾肿大是指

A肋缘下超过3㎝

B肋缘下3㎝至脐水平线

C肋缘下超过5㎝

D超过脐水平线以下

E超过前正中线

13.脾高度肿大常见于

A病毒性肝炎

B伤寒

C疟疾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4.身体瘦长的人可触到

A右肾下极

B左肾下极

C脾

D胆囊

E膀胱

15.上输尿管点位于

A第10肋前端

B腹直肌外缘平脐处

C腹直肌外缘脐水平线以下2㎝

D脊柱外缘与12肋骨下缘交角处

E12肋与腰肌外缘交角处

16.出现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腔内游离积液在

Aml以上

Bml以上

C1ml以上

Dml以上

Eml以上

17.腹水征中较为敏感可靠的体征是

A腹部膨隆

B蛙状腹

C脐部外突

D波动感

E移动性浊音

答案:

病例分析1

1.肝脏触诊内容:注意肝脏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及搏动等。

2.肝脏触诊正常表现:正常成人肝下缘在右肋缘下不能触及,如能触及应在1cm以内,剑突下3cm以内,或不超过上腹剑突下至脐连线上1/3处。质地柔软,表现光滑,无压痛。

病例分析2

腹部叩诊呈鼓音,肝浊音界缩小,脾浊音界扩大,移动性浊音阳性。

1.C2.A3.A4.D5.B6.B7.E8.D9.B10.B11.A12.D13.E14.A15.B16.B17.E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pmm.com/yzyy/812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