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执业医师
11.在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处于核质以外的是()
A.mRNA
B.核糖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答案:C
解析:mRNA和核糖体都是存在于核质内的,故A、B错误。异染颗粒是普遍存在的贮藏物,用于细菌的鉴别,并非遗传物质,故D错误。性菌毛与致育性有关,E错误。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包括质粒、噬菌体、转位因子,故选C。
2.关于内毒素性质,错误的叙述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
答案:B
解析:内毒素是多种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A正确。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是外毒素的性质,B不正确,故选B。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脂多糖。C正确。内毒素属类脂,耐热,性质稳定,D正确。内毒素是由菌体裂解后释放出的毒素,E正确。
3.关于病原菌的致病因素,错误的是()
A.病原菌有黏附因子
B.病原菌有荚膜、微荚膜
C.与病原菌的胞外酶有关
D.与病原菌的内、外毒素有关
E.与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
答案:E
解析:病原菌的致病因素包括:侵袭力(如黏附因子、荚膜与微荚膜、侵袭性酶类)、毒素,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及机体的免疫力。A、B、C、D都是病菌的致病因素,不符合题意。E错误,故选E。
4.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
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
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
D.抗原性强
E.不耐热
答案:A
解析: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在细菌死亡之后释放出来。A正确。故选A。选项B、C错误。内毒素属于是类脂,耐热,E错误。抗原性弱,D错误。
5.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核酸
B.蛋白质
C.脂蛋白
D.肽聚糖
E.脂多糖
答案:E
解析:内毒素主要成分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E正确。A、B、C、D都不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故选E。
6.菌群失调症的表现是()
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E.大量使用生态制剂
答案:D
解析:菌群失调指微生态环境中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群发生了定量(微生态环境中正常微生物群的总菌数和各菌群的活菌数)或定性(分离鉴定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的异常变化。故D最符合。
7.适宜卡介苗(BCG)接种的人群是()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
D.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答案:D
解析:卡介苗(BCG)是一种预防接种疫苗,其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种后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其余四项均为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A、B、C、E错误。故选D。
8.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C反应蛋白
B.自溶酶
C.荚膜
D.外毒素
E.内毒素
答案:C
解析: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菌体似矛头状,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的双球菌,有毒株菌体外有化学成分为多糖的荚膜。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就是荚膜。故选C。
9.医院新生儿病房发现多例剥脱性皮炎患者,为追踪传染源,对从医务人员及患儿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应进一步做的试验是()
A.血浆凝固酶
B.耐热核酸酶
C.溶血性
D.噬菌体分型
E.甘露醇发酵
答案:A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剥脱性皮炎。致病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阳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其致病性也主要由此酶引起。故选A。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依据。溶血性是因外毒素(分α、β、γ、δ)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机体局部缺血和坏死,但均不是进一步做的试验,B、C不正确。噬菌体分型和甘露醇发酵也不是进一步做的试验,D和E不正确。
10.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大肠埃希菌
E.厌氧菌
答案:D
解析:继发性腹膜炎常由腹腔脏器炎症、穿孔或损伤破裂及手术等引起,含有细菌和毒素的消化道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膜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伴感染中毒症状。病原菌多为大肠埃希菌,一般多为混合感染,毒力较强。故本题选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