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反风禁令见成效审计整改问题金额近年首次着落
1月16日,审计署官表露今年1号公告: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实行和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下称"整改情况"),截至2014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通过上缴国库、归还原资金渠道、补征税款、收回贷(借)款、调解账目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1062.5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3.9亿元;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完善规章制度3122项。审计发现的314起案件线索及其他问题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有1454人被依法依纪处理。 《第一财经》梳理近些年文件发现,2013年的整改问题金额在此前连续三年上升以后,首次出现着落,而且降幅巨大,超2000亿元。但是在完善规章制度项目数量上,2013年创近些年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长约56。一样,在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数量和处理人数上也创近些年历史新高。 依审计署惯例,每一年1号公告聚焦前年度中央预算实行和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对于此次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审计署发言人评价称"整改效果最好、力度也最大"。而这背后与把对问题的整改纳入了各部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范畴、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等有关。 整改情况全扫描 此次整改情况总共触及9大部分,其中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占据篇幅最大。 对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查出的问题主要聚焦在六大方面,这包括资金收缴和预算批复不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清算整合不到位、部分财政资金分配不规范、各级财政均有一些资金沉淀、地方财政管理中存在违规问题、关于社保基金会投资管理问题。 比如,审计重点抽查6个专项中有18.59亿元专项资金被骗取套取;8个省及所属12个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1.33亿元等。目前这些问题都已得到整改。 除中央财政管理问题外,中央38个部门在预算实行和决算草案审计的问题整改情况介绍也占据1号文较大篇幅。 中央部门被审计的问题主要在3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不严格、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等方面,比如14个部门本级和54个所属单位超标准、超预算或超范围列支出国(境)费用3229.53万元等问题。 截至2014年10月底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本次审计发现38个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违背财经制度规定问题93.04亿元,已整改80.46亿元(占86.5),其中上缴中央财政2.86亿元、归还原资金渠道3.63亿元。 《第一财经》发现,与1号公告同日公布的第2号公告内容聚焦《中央部门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详列了38个中央部门具体整改结果,而这尚属首次。 另外,1号公告还公布了政府性债务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其中对违规由政府担保或不合规抵押融资157亿元问题,有关地方已整改146.24亿元。1号公告泄漏,为全面掌握中央政府性债务情况,财政部积极推动建立中央政府性债务统计制度,探索研究加强中央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措施,印发通知部署中央政府性债务具体填报工作,逐步实现对中央政府性债务的动态监控。 另外,1号公告还公布了重点民生工程及矿产资源、国有金融机构、国企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力度延续加大 本报发现,一些审计问题屡次出现,成为审计问题中的"牛皮癣"。 审计署发言人表示,客观上讲,确有一些问题屡审屡犯。对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辩证地、具体地来分析和看待,特别要客观分析和看待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进程。我们正处在改革攻坚时期,很多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完全理顺,也就是说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没有完善消除。 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明确各相干地方、部门和单位"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人,要列出整改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实行对账销号,彻彻底底坚决严肃整改;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克服屡审屡犯的"牛皮癣",强化追究,建立和落实决策审批终身制、实行监督连带制,依法规范财政收支行动。 审计署发言人表示,审计机关一直致力于"两手抓",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廉政建设;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预防一些问题的产生。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审计机关也正加大审计力度。 审计署发言人表示,审计署将延续加大审计力度。这包括积极探索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实行经济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重点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的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公共资金、民生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审计力度,加大对党委政府及部门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领导人员的经济审计力度,着力揭穿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重大风险隐患、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可以说,应对"屡审屡犯",审计就要不断加大力度"屡犯屡审",并推动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第一财经了解到,审计署已对2015年审计工作进行部署,重点审计包括中央2014年度预算实行及决算(草案)编制审计、地方财政收支审计、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相干资金征管情况审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