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如东县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肉鸡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增高,已成为危害本县的肉鸡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二0一六年三月初到四月中旬对本县及周边地区的乡镇的肉鸡发生的大肠杆菌病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记录饲养状况和发病情况,选择了大量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做一些生化实验进行确诊。
随着如东县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肉鸡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增高,已成为危害本县的肉鸡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年3月初~4月中旬对如东县及周边地区的乡镇的肉鸡发生的大肠杆菌病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记录饲养状况和发病情况,选择了大量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做一些生化实验进行确诊。
1 病原
病原为大肠埃希氏菌,通称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的存在,也是畜禽肠道的正常栖居菌,大部分菌株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杆菌,其大小为1~3μm×0.5~0.7μm,有鞭毛,无芽孢,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化反应活泼、易于在普通培养上增殖,适应性强。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等极易产生耐药性。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种,表面(K)抗原近种,鞭毛(H)抗原60种,因而构成了许多血清型。最近菌毛(F)抗原被用于血清学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分别命名为F4和F5型。在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EPEC)、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间称EIEC)等之分,多数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都带有F抗原。在种“0”型抗原血清型中约1/2左右对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5四个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木糖、甘油、鼠李糖、山梨醇和阿拉伯糖,产酸和产气。多数菌株能发酵乳糖,有部分菌株发酵蔗糖。产生靛基质。不分解糊精、淀粉、肌醇和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
2 流行特点
(1)大肠杆菌病对各品种和年龄的鸡均可发生。发病常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一般来说本病冬春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易发。大肠杆菌为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菌株毒力,是否并发、继发感染,饲养管理好坏以及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有很大关系,在卫生条件好的禽场,本病造成的损失很小,但在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的禽场,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雏鸡发病率可达30%~50%,死亡率几乎达到%。
(2)传播途径: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并可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侵入卵内,在孵育过程中,使禽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是该病传播过程中重要途径。
接触传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垫料、饲料、水源和空气。当家禽的抵抗力降低时就会侵害机体,引起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水平传播。
母源性种蛋带菌,垂直传播给下一带雏鸡。
(3)大肠杆菌可以单独感染,但是继发感染也比较多见,常与沙门氏菌,肉鸡腹水综合征、巴氏杆菌、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等并发或继发感染。球虫病在本病的发生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球虫破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使肠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大肠杆菌易通过受损的肠黏膜,侵入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而引起大肠杆菌病。疫苗滴鼻、点眼免疫时常诱发大肠杆菌眼炎。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单纯性大肠杆菌感染时,病鸡常无特殊症状,多数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差或废绝,采食下降,但是饮水增加,嗉囊积液或积食,排白色个别夹有黄色或绿色稀粪。冠发紫,低头闭目呆立或者胸部前侧卧地不起,缩颈嗜睡。有的张口呼吸,鼻有分泌物。25%的鸡出现症状,1~2d死亡,有的消瘦3~5d死亡。
剖解时多数鸡可见气囊增厚,附着黄白色纤维蛋白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常与心肌粘连,难以剥离,在心包内含有黄白色纤维蛋白渗出物,心包液增量、浑浊,严重时,心包膜与气囊发生粘连,肝显著肿大,肝脏包裹附着一成黄白色呈奶皮样纤维蛋白膜,易于剥离,剥离后肝表面粗糙呈煮熟样。腹膜中充满腥臭的蛋黄水和凝固的蛋黄,肠盘粘连。
4 诊断
大肠杆菌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特点和病变特征进行分析,如本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主要病变是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等,进一步确诊需要做病原的分离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实验等,以与其他细菌区别,同时应考虑到本病常与其他一些传染病并发或继发感染。
5 预防和治疗
5.1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首先合理的饲养密度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肉鸡一日龄时1m2可以网养40只左右,到二十日龄时应该逐渐减少到1m只左右,以后逐渐减少,到出售前1m2最多不超过10只。加强通风,尽量降低氨气,硫化物,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并借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了既保持室温,又使室内空气清新,可先提高温度,然后再适当打开门窗通风。消毒在整个肉鸡生产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消毒的重要目的有二:其一是通过消毒创造一个没有致病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良好的养殖环境。其二是杀灭和抑制已经产生的致病微生物,减少其对动物的感染机会。
1.做好药敏试验,合理选择用药,确保药效。
鸡只发病后,除了准确诊断,合理进行处理,做到按剂量按疗程用药外,有条件的应尽量进行细菌培养,做药敏试验,选择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确保药效,减少用药的盲目性,避免滥用药物。使用微生态制
剂,如产酶益生素等调整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选择保护率高的病毒性疫苗,加强对支原体、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免疫措施,淘汰阳性病鸡净化种鸡群,减少垂直传播。
3.适当使用大肠杆菌灭活菌苗,但注意保护率
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其他控制措施收效不明显的地区或养殖场,接种疫苗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普度3号。
4.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减少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将病毒拒之鸡场小环境之外,防制病毒性疾病发生而继发大肠杆菌病。
5.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净化环境,减少应激。
6.重视饲料营养,防止霉变,提供全价饲料保证营养,提高家禽免疫力和抗病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