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403/8811271.html
作为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对父亲基本没有印象,因为他基本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在自己父母的关心下健康成长,享受着母亲的温柔,父亲的严厉,或许徐积锴也曾向往过父亲,但是这仅仅只是个梦想而已。
徐积锴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父爱,因为徐志摩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了美国读书,只有自己的母亲和家里的仆人照顾自己。母亲对于他父亲的事情总是沉默寡言,或许是因为她很思念父亲,害怕提起父亲自己又会伤心,又或许是对父亲有怨气。但是,这怎么可能呢?母亲一直是那么的宽容,对自己是那么的体贴。
他的母亲就是张幼仪,一个为徐志摩守住了一生的女人,她的一生也是一个莫大的悲剧。
张幼仪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点:知书达理,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且生性聪慧,喜欢读书。几乎在她的整个少女时代,她都是跟书在一起,每天都会读到深夜。在自己兄长的教导下,她去了江苏第二女子师范读书,此时的张幼仪,想必是意气风发,拥有着大好前途的。但是这时候自己哥哥的一个决定,改变了张幼仪的一生。
张幼仪的哥哥在高官身边做秘书,在一次去学校的视察中,他注意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这个人就是徐志摩,他大喜过望,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会成为一个人才,于是就急不可耐待地想把自己妹妹嫁给她。此时的张幼仪还在读书,却不得不听从家里的建议跟徐志摩结婚。如果说张幼仪的婚姻是由于封建家庭的逼迫,那么徐志摩的痛苦,恐怕他自己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年少的徐志摩对爱情非常向往,一个喜欢写诗而又有才华的人怎么会甘于寂寞呢?他听说有人要给他介绍对象,瞬间就发挥了文人特有的想象力,他想象着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如同仙女一般的人,可以在精神上与他交流;或者是一个气度不凡的人,能与他一起走出一片天地。但是这些终究只是想象而已,当他见到了张幼仪后,发现这个女人非常内向,并不是接受了先进教育的自己喜欢的类型,而徐志摩也没有留下任何情面,直说了一句:一个没有见识的乡下女人。而张幼仪却一直在隐忍。
这个时候徐志摩就推卸掉了自己身上所有的责任,他认为自己是受了包办婚姻的迫害,成为了牺牲品。于是对张幼仪十分冷漠。但是张幼仪依然在徐家操劳着,为公婆排忧解难,为徐志摩默默的付出着。在张幼仪生出徐积锴后,徐志摩还是去了美国读书,在美国,他遇见了林徽因,回国后,一有时间就会去找林徽因约会,在这期间,张幼仪再次怀孕。但是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要与张幼仪离婚,并且逼迫她打胎。张幼仪的哥哥让她生下这个孩子,并承诺愿意为她抚养。而林徽因为了断绝这一段虐恋,与梁思成结婚,去了国外。
但是徐志摩却又喜欢上了一个人,就是陆小曼,一个标准的名媛,一个为了与徐志摩结婚而打胎,跟自己丈夫离婚的女人。徐志摩也跟张幼仪离婚,与陆小曼结合。婚礼上,梁启超怒斥了徐志摩对爱情的敷衍,以及对学问的无能,并说希望这是他最后一次结婚。
徐志摩的命运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陆小曼生活奢侈,又因为打胎留下的后遗症染上了鸦片,徐家又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导致徐志摩沦为杯水车薪的上班族。相反,张幼仪的生活反倒好了起来,她被徐家人认作干女儿,拥有了徐家三分之一的财产,并且有了自己的服装店,日子也越来越好。
而徐志摩在一次与陆小曼争吵过后坐上了去北平的飞机,飞机失事,徐志摩因此而死。
张幼仪依然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参加徐志摩的葬礼——她的第二个孩子死于腹膜炎,而她早就坚强地站了起来。当时的徐积锴才13岁,徐积锴回忆说,自己的母亲从来没有恨过林徽因,因为她左右不了别人的选择,而她最同情的是陆小曼,为了父亲打胎留下后遗症,染上鸦片,一生都活在痛苦之中。
或许张幼仪爱了徐志摩一辈子,但是徐志摩却从未珍惜过她,不知道徐志摩临死的那一瞬间,有没有想起这个内敛坚强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