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傍晚,浙江大学医院收到一位特殊的病人:一只国宝大熊猫!来自杭州动物园的“成就”小朋友,熊体不适,医院手术。4月26日,这只被下过几次“病危通知书”在“内室”隔离了近俩月的小家伙,已经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了。五一小长假有空,可以去动物园给勇敢的它加个油!
大病初愈勇敢坚强
来两个小视频,看看大病初愈勇敢坚强的“成就”小朋友!
突发重病术后危急
看到现在“成就”的样子,真让人高兴,要知道差不多两个月前,生病的小家伙可怜兮兮到不行。
3月2日,杭州动物园大熊猫“成就”被诊断为急性胃扩张伴胃积食潴(zhū)留,经过紧急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医院给“成就”做了4个多小时手术。
这病,糟糕就糟糕在挑了个圈养大熊猫历史上的首例,连能借鉴的成功经验都没有。虽然手术还算顺利,但术后的“成就”一直没有脱离危险期。
术后7天挂了7天针
手术结束后,“成就”马上送回了杭州动物园,进行术后专门治疗与护理。
专家要求,术后7天内“成就”必须禁食,所有营养物质完全依靠静脉输入,且必须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
医生担心,大熊猫麻醉清醒后,随时可能撕开腹部缝合线;胃切开术可能面临缝合瘘,会导致胃内液体漏入腹腔引发腹膜炎……反正,术后最怕碰到的难关,基本上都被“成就”碰到了。
3月15日,“成就”血色素徒然降低、口腔黏膜变白、心率加快,出现极重度贫血现象。
为竭力挽救“成就”生命,联合团队经过紧急商讨后,迅速采集大熊猫“双好”血液进行紧急配型,结果显示配型成功!
有了熊猫血的帮助,“成就”症状缓解了很多,这为后续的护理治疗提供了极大便利。
双好(门外)看望“成就”
在联合团队的努力下,“成就”遇到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难题都被化险为夷,“成就”的生命体征也逐渐恢复平稳。
能吃能拉逐渐恢复
“成就”不会讲话,怎么判断它身体好起来了,只能靠观察。
护理团队说,“成就”生病期间,每天24小时盯着它,重点管它吃了啥,拉了啥。
刚开始“成就”只能吃流质食物,靠水、营养液支撑;之后,就能吃半流质了;再慢慢,竹叶、笋也能进嘴了。可它挑食得不行,这会儿爱吃嫩嫩的竹叶,过会儿就想啃笋根,一会儿一个花样。
护理团队说,生了大病的小宝宝,要宠着,大家前往周边可以采摘的地方进行选择性采摘,满足“成就”的日常采食总量。
到了3月24日,“成就”第一次张嘴自己吃了竹叶后,护理团队简直都要高兴坏了。
除了吃,大家还关心大熊猫的“拉”。
“成就”的粪便24小时测量,起初时好时坏,有时拉一泡水,有时像一摊泥巴,等到能成形了,那就是好多了。
尤其是便便形状,一个个小纺锤形,两头尖中间粗,是大熊猫最正常的便便形状。护理团队说,看到一堆小纺锤便便,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哎,工作人员这种“老母亲”的心,你感受下!
康复阶段赶紧练起来
目前,“成就”各项指标已逐渐恢复正常,已全面进入身体恢复阶段,可以算是大病初愈了!
针对“成就”日趋丰富的活动行为,动物园将在每天上午7:30-9:30,将“成就”尝试放入内展厅,进行康复训练。就好比一个人,住院做了手术,卧床一个多月,现在医生说病好得差不多了,可以活动活动了。
“成就”也是一样。进入恢复阶段,它就要走一走,扭一扭、爬一爬,让自己的身体不要太僵。
杭州动物园说,“成就”现在每天做康复训练时,大家都可以来看看它。不过,请一定不要打扰它,想拍照的话也不要用闪光灯哦。
资料/杭州动物园、都市快报
编辑/郑重
版式/郑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