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中颖制作:王少华今年是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全中国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七点八级的强烈大地震。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应战友们的邀请又一次来到唐山。当我们一起站在唐山抗震纪念馆当年留下珍贵的相片前,那场惨烈而又悲壮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作为解放军第83医院的外科护士长,我是在第一时间段赶到了地震后的抢救现场,亲身参加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抗震救灾抢救工作。亲眼目睹了在整个抗震救灾中十万解放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亲身经历了生与死、个人与集体的锻炼和考验。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革命军人,我能参加这场百年不遇的毁灭性大地震的救助工作,倍感无尚的荣光并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年的7月的夏天,就是在东北也是那种让人感到难耐的闷热。作为外科护士长的我是不值夜班的,这一天有位护士因家中有急事我临时替她值小夜(也就是前半夜)班。也就在这天晚上还有两件事让我铭记在心……一是我刚接班不久,医务处通知我去院里开会,而且事先通知此会的重要性,原来在黑龙江某地已发生了洪灾灾害。医院已接到上级的命令:要组建一支抗洪救灾医疗队“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参加抢险任务。那年我还不会游泳,还曾和战友们开玩笑地说:我是“汗鸭子”,到时候还让人先来抢救我哪!玩笑话一说也就过去了。但我心里明白,身为外科护士长的我,在此时是肩负着责任和义务。由于我在当班,这个重要的会议没有参加,会后医务处主任还专门派人给我送来会议文件,可见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二是我接班不久,抢救室的病人就出现了“病危”症状。这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刚刚9岁,因为“阑尾炎”误诊,造成了穿孔形成腹膜炎。医院时,病人已经出现了的严重的“败血症”。我们进行了全力的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看到已故者的父亲那伤心欲绝的样子,我身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也真感到无比痛心。那天的夜班我感到很长、也很“闷热”、又很沉重。不知是因为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使我心情格外压抑,还是因为那天的天气格外的闷热?总之二者兼有吧!深夜二点,我下班后回到了宿舍。怕惊醒同舍的战友,我就将外衣放在床头轻轻的躺在床上,可是竟一点睡意都没有,眼前还闪现着刚才发生的事情……。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突然被一阵剧烈的摇晃惊醒,我想坐起来都有些困难,这时我脑子里已经意识到是发生了“地震”,因在一年前辽宁营口、海城发生地震,也波及到我们这里。但感觉不像现在这么强烈,我一边想、一边喊同宿舍战友赶快往楼外跑,由于我是刚刚睡下不久衣服就在手下,就麻利的抓起外衣边跑边穿。等我到了楼下看到已跑下来的那些战友们几乎都是只穿着内衣。这时我马上想到了“病房”,第二感觉告诉我还有住院的患者,想到了现正在值班的战友……,一种责任感驱使我必须马上感到病房。当我到了病区时,走廊里已站满了从病房跑出来的病人,在一脸恐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立刻都围了上来问我:护士长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时的我一边告诉他们发生了地震,一边指挥那些可以自理的轻病人往楼外疏散,同时嘱咐值班护士将重症病人的输液治疗全部停止,有顺序的往楼外转移。在我的指挥下,整个病区有条不紊地往外进行转移。这时院长出现在我们面前,院长是从家里直接跑到我们这个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来的。当我看见院长时,心里感到有些慌张了。是啊!ICU里还有几个重症病人呀!保证所有患者的安危是我肩上的责任!我义无反顾的又返回病区……没过多久,全院的医护人员都不约而同的来到病房大楼前集合待命。因为大家都感觉到,这次地震级别不低而且距离我们不太远,我们是解放军医院肯定会接到任务。医院的领导马上宣布:昨天刚成立的“抗洪抢救”医疗队马上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出发。我立刻将手中的工作向另外一名老护士作了简单交待,就前往集合地点待命。就在这时,我们接到了第一道“命令”,医疗队准备出发,四辆军用卡车已装好所有的医疗设备,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也整齐的站在那里,等待出发命令的下达。可就在这时候,第二道命令又传来了,让医疗队的全体人员带上简单的洗漱用具,同时还要增加后勤保障(带上炊事员及生活保障物品)。根据这道命令,我们又分析这次地震的位置离我们这里还是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不敢怠慢各自奔回宿舍取自己的洗漱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就在这时第三道命令又下来了,要我们各自带上行李(打背包)。医院的广播中听到这紧急的通知后,已意识到执行这次任务的艰巨性。无意中看见我床头上放着的“半导体”收音机时,我毫不犹豫地把它装进了挎包。因为从我们被地震惊醒到现在已经五个多小时过去了,外界一点消息都没有?我想:它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事后证明我带去的这个小半导体收音机还真为我立了“战功”呢!我记得大概是在十点左右吧,我们接到了出发的命令,这时全院的同志们都来为我们送行。那壮观的场面让人终身难忘!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执行的任务非同寻常。就在我们出发前,医院再增加几名外科医护人员。就在院长确定人员时,下面的呼叫声已经盖住了院长的声音,全院的同志们都在争先恐后的要求参加医疗队!因为在和平的年代,能遇到这样的机会,也是对我们年轻军人们的锻炼与考验。谁都不想当“逃兵”!汽车开动了,车上、车下的同志们互相挥手告别,那些已成了家的老同志们,更是依依不舍的千叮咛万嘱咐,真的就好像要去上战场那种生离死别似的。反到是我们这些快乐的单身汉们,无忧无虑的彰显出一身轻松的“无牵挂般的自豪”出发了。我记得,当时因不知道是哪里发生地震?上级只是命令我们奔往西的方向行驶,一路上就靠“指北针”和不断地与上级联系加速行驶。天刚黑下来的时候,我们的车队就已进入了河北地带。当我们行驶到一处三面环山并已是干枯的河道时,就听到周围的大山嗡嗡的巨响,同时也感到汽车颠簸得非常厉害,有经验的老同志们告诉我们:余震又发生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的车队停了下来并派了几名男同志到前面的村庄打听情况。不一会外出探听消息的同志们回来了,说当地的老百姓也不知道地震的震中是哪里?只是估计距离这里不太远,因为此次地震感非常明显,就在刚刚发生的余震中又有不少房屋倒塌。这时我们接到上级的命令,让我们原地待命。我们也有十多个小时没有正式吃饭了,后勤组的同志们利用这个时机为我们做了次“野战炊食”,尽管饭菜是那样简单,可我们吃的是味美香甜。是啊,人是具有很强的“伸缩”性,这就是“有福能同享,有难能同担”的军人。这天夜里我们就在卡车上缩卷着身体度过了第一个“长”夜。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让我们继续朝西南方向行驶。大约在上午九点左右时。我们在路上就能看见行人了,而且数量不断增加。忽然,我们发现一个情景,那是骑自行车的或赶马车的都驮有“人”,而且是驮着是“死人”。于是我们停下来向这些过路人打听情况。这才知道是河北唐山、开滦发生了大地震,7月28日03时42秒河北唐山发生强烈地震!而这些过往的行人还都不是唐山的人,他们距离唐山市还有十几里路远,但他们那里的房屋倒塌的也很厉害,同时,也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了一个消息:“唐山市已经夷为虚土,二十四万居民殁于瓦砾……”不管这个消息是否准确?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噩耗”,因为我的亲妹妹就在今年四月份回到老家,唐山丰南县“插队”的呀!我安慰自己,但愿这个消息不是很准确……我不敢再去多想,只盼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早的时间赶到我们的目的地。但是,随着我们的前行距唐山市越近,所见到的情景就更加沉重。突然,我想到了我包中的“半导体收音机”,就好像找到了“救星”以的,因为我可以从它那里得到准确的消息呀!“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在唐山市、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地震……。当我听到这时,我脑海里已是一片空白,丰南,就是我妹妹下乡的地方!那是震中!妹妹怎么样?这时同志们的议论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才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战友们都关心的询问我:怎么了?我赶紧擦干了眼泪,只是轻轻的摇摇头没有说话。我们已接近市区,但是很难再继续前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早就拥堵在进市区的各个道路上。这时,上级命令我们到唐山市机场集合待命。在去机场的路上,我经受了一场与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过程……机场都建在市区的郊外,道路的两旁都是庄稼地,就在庄稼地与公路之间的空地上。场地上一排排刚刚从倒塌的废墟中扒出的尸体,一个个都如同还在熟睡中那样的安详……。我不想多看,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总觉得自己的妹妹就在其中,我几次要大喊:停车!我要去找我的妹妹!可是军人的职责、医护人员的任务时刻告诫着自己!要坚强!就这样我强忍内心的悲痛,一直跟随着部队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亲眼所见的这场毁灭性的地震后场面,我更为妹妹的安危担忧了!那个场面真让我不堪目睹啊。当我们到达机场后,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避难的场所,方圆几里地的老百姓都来到了这里,他们知道:这里最安全同时也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因为全国各地支援的医疗队都先到这里集中。可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医疗队还是抢险队,到达唐山市的时间都是最早的,但是他们已是“赤手空拳”了,东西延路发放没得到补充,都没有预料到灾情的严重性。我记得,在地震十周年后,解放军文艺刊登了一篇由“钱刚”写的文章中,充分的表达了当时的现状。我看后至今还记忆犹新呢……我们的医疗队也如此,仅带着那点抢救药品根本无法面对这场灾难。无论医术再高的医生,他没有抢救器材和药品,也是无能为力挽救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呀!我虽然在外科参加过无数次的抢救工作,但是面对眼前情景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惨状”的场面。在我们抢救药品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为那些伤员做些简单的处理,在编上“号”医院继续处理。我一口气处理了十几个伤员后就感到自己心里发慌,我还以为我是为妹妹的安危焦急所致,当时的天气也十分的炎热我晕倒了,紧接着又有几位战友出现虚脱症状。我们只能将带来为数不多的液体留了下来,保证我们自己的战斗力!当天下午我们医疗队又接到了命令,让我们马上到赵各庄煤矿参加救治任务。在赶往赵各庄的路上,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唐山市区被震垮后的全部面貌。市区内的所有房屋几乎都成了平地。能立在视线中的也就是几块写着毛主席语录的墙壁。我们的车队常常被群众们拦截,让我们帮助他们抢救那些被埋在倒塌的废墟里的亲人们,我们的车队不得不停下来参加抢救。可是,此时的我们也已是“空壳”的医疗队了!我们把仅有的一些药品都用上了也很难救活那些被埋在石板下面的伤者。我眼睁睁的看到一位男同志,他的下半身被倒塌的楼板死死的卡住,透过倒塌下来的楼板缝隙我看到他双手不住的摇晃,并用很微弱的声音向我们求救,当我发现他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将他救出来,我试探的想钻进去拉他,正当我刚要往里钻时,身后的战友们大喊:危险!我知道,当时随时会发生余震,会将石板推倒下来把我也砸在里面。可是我顾不了这么多了,我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把他救出来!但我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能为他做点什么!我钻进去递给他一瓶液体,帮助他喝下去并告诉他:一定坚持住,解放军的大批部队马上就到,一定能把你救出来的……就在我还想再说点什么时突然感到我身后有人猛的把我揪了出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就感到我们的脚下再颤抖,啊!余震发生了!这时,我马上又想到那个被压在石板缝里的人?刚才我能钻进去的缝隙现已看不到了,刚才能听到的呼救声也已消失……,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已被泪水盖住,眼前的情景又一次让我想到我的妹妹还不知道是死是活……。等我们到达了指定的地点时,天已经黑了。我们的医疗队安扎在赵各庄区的一所小学校内。这里就是众所周知的“赵各庄煤矿”所在地,楼房不多,大部分是平房。因此地震后为自救营造了抢救的条件,因天色已黑,当地的老百姓还不知道我们到来。在区里的帮助下,我们很快搭好帐篷,建立起临时“医院”。第二天就开展了我们到唐山后的救治工作。第一周,我们的工作相当的困难。首先,我们的饮用水问题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整个唐山市的饮用水源遭到了地震破坏,加上那些在地震死亡后的尸体处理不当,又由于天气炎热,已有不少尸体腐败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与水源。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只能自己克服,仅每天供应有限的“清水”,刚刚够吃、喝。酷热的伏天都想能洗个热水澡啊!就这个想法还是在一周后才得以实现。我们每天早上面对一盆洗脸水,大家都反复的互相谦让。在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水”是维系生命不可缺少的资源。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一个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为了保存自己,部队下命令“不许我们随便找水喝”!一旦引起肠道感染,医疗队就会减员,后果不敢设想。其次就是我们带的药品几乎没有了。好在我们已经与上级部门取得了联系,说是近几天能支援我们一些药品。无论当时的处境有多么艰难,我们似乎都胸有成竹。那是因为紧张的救治工作已顾不得那么多了,我带来的半导体收音机在这里真是立了大功,我们就是依靠它才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唐山地震后的许多情况,听到了广播中的党中央的声音。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源源不断的将救灾物品运往唐山,我感觉到党和国家已动员举国力量,各行各业全力支援唐山震区,将许多“库存”物质都动用上了。一周后,我们的医疗队从各方面都得到了补充和改善。让我们值得兴奋的是每次给我们空投药品及食品的时候,我们就用两个大白床单缝在一起,在上面画上一个大大的红十字,挑挂在几棵树的树梢上作为标识。空投的物资都准确无误的投至规定范围,我们真为飞行员们的定点空投技术高声叫好!每次都是那样的准确无误。我们的抢救药品得到了解决,生活物质得到了补给,抢救伤员工作加速的进行着,十万解放军指战员投入抢险救灾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我们都从内心里感谢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感谢全中国的人民全力支援,更坚定了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的信心和勇气。二周过后,医院派来了以院长为首的慰问团。院长没顾得上休息就把我和另外一个同志叫到了他的跟前,询问我们在震中的亲人情况?我既感动又有些纳闷?因我直到此时都没向任何同志说起过有关妹妹就在唐山的事情?后来我才得知:是我的一位战友得知地震就发生在唐山、丰南时,想起了我曾在今年四月份请假回老家(丰南县)送妹妹到那里“下乡”的事情。医院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我这几天来的担忧与思念到现在再也无法控制了,担心的泪水夺眶而出。院长及其他的领导们都来安慰我并做出了决定,马上派车分别送我和另外的那名战友到“家”中探望。当时陪我一起去的是政治处的王干事,一路上他一直在安慰我们,我也在心里无数遍的宽慰自己“妹妹命大,不会有事的……”。不到60公里的路我们解放卡车竞走了一个多小时,接近村庄时汽车就无法再行驶了,公路上有五十多公分厚的灰色沙浆掩埋,庄稼也被这些沙浆冲得东倒西歪。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进村了。没走多远迎面遇到几位村民,他们已经从我们这身军装先认出了我便张口就问:是来看“妹妹”的吧?因我在几个月之前也是穿着这身军装来到这里送妹妹下乡。在这个村庄里,大部分老乡还都是第一次见到“女兵”哪,所以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一出现他们就知道是来找谁的了。这时的我就跟“傻子”一样,都不知向村民们打听妹妹的消息,还是同来的王干事马上询问了我妹妹的情况,当我听到妹妹平安无事时,我的腿马上一软瘫坐在地上。这时已有腿快的人跑进村里“报告”去了。当我见到妹妹时,我真为她这么小小的年纪在经受了一场人生中最大的生与死的较量后,还显示出那样的从容与镇静而惊讶!我都感到鼻子发酸眼泪就流下来了。有谁能体会到我自从知道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后,是如何度过这揪心的日子的。这时村里的支部书记也是我二叔来到我们姐俩身边说:我就知道你姐姐肯定能随医疗队来我们这里的……!我也从他那儿知道了老家中的亲戚里有两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万幸的是我们这个村庄没在地震带上,倒塌的房屋不多,只是从地下涌上来的岩浆使村里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距离我们村仅两里远的黄庄村却全部移成了“平地”,损失惨重。看见妹妹一切还好,我就放心了,就想早点返回医疗队。同我一起来的王干事见我与妹妹依依不舍的样子就说:带上妹妹一起走吧,到部队上姐姐更放心!我明白王干事的心情,老家现在的情况也很糟糕,他是想让我妹妹跟去部队住上几天,一来是对受了惊吓的妹妹一个安慰,二来了却我对妹妹的挂念。于是我对妹妹说:跟我走吧,到我们医疗队住几天……妹妹的脸上立刻挂满了笑容。我们乘坐的解放卡车,在天黑之前回到了部队所在地。战友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都纷纷来到院外像是列队欢迎我们“归队”似的,只有我心里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战友们是观看我是否返回?原来在我去老家之前,领导就与我谈过话,假如我妹妹遭到意外,就批准我在老家住几天……但是我和战友们谁都不希望“意外”的发生。所以,战友们也都急切的看我是不是随车返回部队。当我从卡车上第一个跳下来的那一刻时,战友们都欢呼的拥抱我,与我一起分享“妹妹平安”的喜悦。四十年后的新唐山,在四十岁左右年龄段的人,他(她)们的名字叫“拥军、念军、军生、军花、震花”名字的人。都是在地震后不久出生的,他(她)们为铭记解放军在这场抗震救灾的卓越贡献,把自己的名字与这个称呼永远的联系到一起了。我当时就接生过三个小孩。他(她)们的母亲,为了感谢解放军医疗队的“救护”,都把刚生下的小宝宝们起了这样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我想现在这些现已进入中年人的“孩子们”一定生活得很幸福吧!同时,当他(她)们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后,会更加孝敬他(她)们的母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在那几乎是毁灭性的大地震中,他(她)们能平安来到人间,是他(她)们的母亲和十万余解放军指战员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他(她)们!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整整四十周年了。每年到七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时,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在这四十年时间里,我去过唐山无数次,在唐山“抗震纪念馆”中的那些珍贵的照片面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纪念碑上的“祭文”说出全国人民的心声!我站在“抗震救灾”纪念塔前,感到唐山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四十年后的唐山人民又建立起一个新唐山,唐山人民从新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衷心地祝福唐山市的市民们永远安康幸福!董中颖(王少华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