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订阅
文
小七
他们婚姻,开始就是个错误徐志摩第一次看幼仪的照片时,就嘴角往下一撇,满是鄙夷的说:“乡下土包子!”从此他的轻蔑伴随了她整个婚姻。
其实,张幼仪出身上海宝山的名门望族,她的父兄都是政界和商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的四哥当时任浙江都督秘书,在巡视学校时发现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于是和徐父为她定下了婚约,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入徐家。
对于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洗涤的徐志摩来说,再好出身都弥补不了一个女人没有见识的缺憾,没有自我。于是他开始逃。在与张幼仪生下第一个孩子,完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使命后,就远赴重洋。
她从未缠过小脚,但是在丈夫的眼里,她却有一块思想的裹脚布,因为思想守旧,没读过什么书。因为徐志摩的这点嫌弃,张幼仪直到晚年,都为没能到“像丈夫所爱的女人读的那种一流学校上学”而耿耿于怀。
婚后,幼仪也曾想过继续中断的学业,以为这样可以站的离徐志摩近一点。然后能好好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做个安静贤惠的女人。这个愿望落空了,直到晚年,她仍是远远被抛在身后。
年,在志摩父亲的安排下,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然而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生硬的撮合愈发的恶劣。徐志摩一点都不掩饰对发妻的嫌恶和鄙夷,这让张幼仪在异国他乡感到别样的孤独和无助。
他的抛弃,不留情面,残酷冷漠张幼仪第二次怀上身孕的时候,徐志摩正在疯狂的追求林徽因。他提出离婚,并要求打胎。张幼仪愕然:“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道。
手足无措的张幼仪哭着写信给最疼她的二哥,在二哥的支持下力保自己的孩子。这时候,徐志摩突然失踪了,直到孩子出生一个月才出现——带着离婚协议书。
此时的张幼仪平静的签了字,没有吵闹,也没有纠缠。她不是泼辣霸道的女人,并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那些功夫。她更知道,对一个不爱你的人来说,做什么都没用。
可是不爱是一回事,肆意的伤害又是另外一回事。林徽因是徐志摩的女神,她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一身诗情。徐志摩在欢欢喜喜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时候,大概也从没有想过他的发妻是如何的惨淡孤寂。
灾难一个又一个,她一下就崩溃了离婚后,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并进入裴斯塔洛齐专攻幼儿教育。就在日子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年仅3岁的二儿子Peter死于腹膜炎,她一下便崩溃了。
林徽因曾经评价徐志摩优雅、善良,总是苦自己而不肯伤害别人。然而这位众人口中的谦谦君子,唯独对自己的发妻从来不曾有过一丝温情,冷酷到骨子里,残忍的让人心碎。
你觉得我没见识,我偏偏要活出个人样子--幼仪回国,与离开时不一样,离婚丧子之痛,将她磨炼成一个坚强、脱胎换骨的女性:就算风雨琳琅,她也无所畏惧。
次年,张幼仪担任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她沉默坚毅,诚实守信,带领女子储蓄银行撑过了一道道难关,成为了中国近代第一位女银行家。
始终不能眼睁睁看你受苦即使是离婚后,她仍然多次接济经济窘迫的徐志摩,帮徐志摩照顾父母,帮徐志摩出诗集。甚至他最后飞机失事,都是她镇定主持后事。只是,一个是精明、干练、勇敢而没有诗意的女子,一个是天真、热情、充满浪漫主义的诗人,两个人注定走不到一起。
付出再多,在他那里也不珍贵,也是枉然。
岁月深处的沉香好的婚姻可以教会人许多东西,坏的婚姻也是一所学校。当别人许不了自己一个未来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未来。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好在张幼仪不是懦弱屈从命运之辈,“在去德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在挫折和伤痛之后转身成为铿锵玫瑰,活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成为岁月深处的沉香。
“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恰是你最爱的人。”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生为女人本来就这许多的苦,幸好幼仪还是个勇敢坚毅的骨气女子。若有来生,愿她真正有一个知冷知热的可心人。
小说铺
Aheart-warmingwords
陪你?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