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阿桑《一直很安静》
在他眼里,她是乡下的土包子所以坐飞机都会呕吐;在他眼里,她是胆小鬼所以连打胎都不敢;在他眼里,她是绊脚石所以阻止了他去寻找幸福。她对他来说,是累赘;他对她来说,是割舍不下的爱。
她是他没法入眼的乡下土包子
张幼仪,年出生在江苏的宝山县,父亲是为医的张润之。张幼仪自小就喜欢读书赋词,在父母亲的熏陶下性格也十分的敦厚善良。在二哥张君劢的帮助下年仅12岁的张幼仪进入了学校学习国语文化计算。然而在她进入学校三年尚未结业的时候,她就被告知回家相亲,而相亲的对象就是当时在文坛上声名显赫的徐志摩。
这一桩婚事还是张幼仪四哥张嘉璈牵的红线呢。张嘉璈当时是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的时候发现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子,这个男子就是大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是徐申如的儿子,当时的徐家也算得上是富甲一方,更是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自己的妹妹嫁到徐家肯定不用吃苦。就抱着为妹妹寻得一个好婆家的心理,张嘉璈当即写信给徐申如表明有意促成自己的妹妹与徐志摩的婚姻。徐申如也是个精明的人,张嘉璈那么大的身份来和自己攀亲当然是喜不自禁,遂当即就同意了这场人为的“天作之合”。
这场婚姻算得上是包办婚姻了,而对于和徐志摩素未谋面的张幼仪来说,这也许就是一场人生的赌局,赢了,相濡以沫;输了,劳燕分飞。然而,人为的“天作之合”怎么会幸福?张幼仪的这场赌局,输的彻头彻尾,输得完完全全。
年年仅16岁的张幼仪辍学嫁与了徐志摩——这个浪漫的诗人。两人结婚之时,张幼仪应男方要求,穿了红白混合的粉红色礼服,礼服有很多层丝裙,最外面一层粉红裙绣了几条龙,张幼仪还戴了中式头冠,亦土亦洋。她还知道徐志摩是提倡新文化运动的,而看到自己裹了小脚他会不高兴,为了不让徐志摩生气,在结婚当天张幼仪穿了一双大了很多的鞋子,里面塞了很多棉花,这样做是不想让徐志摩知道自己裹过小脚。然而很尴尬的是在出轿门的时候鞋子突然掉了,里面的棉花都很不知趣的暴露在外面,张幼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偷偷看徐志摩:脸色铁青,一副懒得看自己的样子。张幼仪真的觉得害怕徐志摩了。
嫁到徐家很久后,张幼仪才从佣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一脸鄙夷的说“真是个乡下土包子”。土包子,这就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印象。
她的多情让他厌烦
不久二人就生下长子徐积锴,可是对于徐志摩来说这个孩子就是个多余。眼不见心不烦他迫不及待的前往美国去了,而张幼仪,只能独守空房,没有囡囡私语,没有情深意切,有的只是无尽的荒凉和思念的煎熬。可这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在徐志摩看来都是不屑的“无理取闹”。
张幼仪对徐志摩来说就是个无关痛痒的人,根本没想过让张幼仪来美国一家团聚,可是张幼仪毕竟是个女子,怎能厚着颜面他不让她去她非要去呢?但是张幼仪又很想看见徐志摩想伴他左右,无奈她只能找二哥出面。
很快正在美国过的自由自在的徐志摩就收到了张君劢的信函。徐志摩真是恨铁不成钢,迫于无奈徐志摩还是去接了这个“土包子”。“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对于徐志摩来说,这不过是场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只不过是在“完成任务”,而这个土包子也真的是生命中最差的风景!有一次二人坐由巴黎飞往伦敦的飞机,哪知道张幼仪晕机呕吐,搞得徐志摩很是反感:“你真是个乡下的土包子。”话刚说完徐志摩也吐了,张幼仪不甘示弱“你也是乡下土包子。”徐志摩看都没看张幼仪一眼。
他逼她打胎,又逼她离婚
不久张幼仪怀了第二胎孕,本以为徐志摩会很高兴,哪知道徐志摩只是冷冷的说:“把这个孩子打掉。”张幼仪心凉了,这是他们的孩子一个无辜的小天使,连一眼都没有看过世界就要被剥夺生命了吗?可是她又怕,她怕他生气“我听说打胎会死人的。”以为徐志摩会心软,却不曾想到他这么不在乎“坐火车也会死人,难道就没有人坐火车了?”真的是自己自作多情了,他根本就不关乎她的生死,也许自己的死对他来说,反倒是件无比幸运的事。
见徐志摩态度坚决,张幼仪不再说什么,但还是表示自己不会打掉这个孩子。徐志摩不爱张幼仪,所以根本不在乎这个土包子怎么做,她是否听他的话他也无所谓,毕竟是陌生人。就这样徐志摩一声不吭的走了“我的丈夫好像就这样不告而别了,他的衣服和洗漱用品留在家里。书本也摊在书桌上,仅他最后一次坐在桌前以后就没变过。”他真的走了,就这样潇洒的丢弃了怀有身孕的张幼仪,没想过她怎么照理自己,也没想过以后的孩子要怎么办,就这样潇洒自在的走了,把所有的事情留给了他鄙夷的土包子,真是够绝情的。
年,张幼仪产下爱子彼得,这个时候徐志摩也回来了。然而他回来的目的是为了离婚!张幼仪知道他离婚是为了那个多才多情的女子——林徽因。是的,张幼仪承认自己没有她貌美,也没有她才高八斗,自己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败寇,输得代价就是放手这一场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婚姻。
徐志摩和林徽因
张幼仪知道徐志摩是个倔性子,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只能拿长辈来压制他,徐志摩却怒不可遏“我没那么多时间等他们,我要你现在就签字!”没有关心自己这些时间过得怎么样,也没有问孩子是不是一切健康,只有一句“离婚”,张幼仪累了,签字了,终于结束了这场独角戏,她真的累了,演不动了,也爱不起了。
夫散子死
“他脸趴在窗户的玻璃上,看(彼得)得神魂颠倒,却始终没有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二人离婚了,徐志摩自是无比欣喜,终于没有了碍眼的土包子,自己终于解脱了!对徐志摩来说,喜欢一个人,只消一眼,便满是欢喜,她哭是梨花带雨;她笑是雨后清荷;她走路的样子也摇曳生姿;不喜欢一个人,哭是矫情、笑是轻浮。而对于张幼仪,他却丝毫内疚都没有,似乎离婚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桩婚姻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张幼仪呢,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终究还是两个人的格格不入变成了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三个人的藕断丝连也终于变成了互相亏欠。
还没有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张幼仪,遭遇了更大的噩耗:年彼得因为腹膜炎离开人世,才三岁。丈夫逼自己离婚,儿子也离她而去,这一切就像是命运的咄咄逼人,张幼仪无力反击。
涅槃凤凰,浴火重生
生活的步伐还是在前进,离开这个悲伤的地方,张幼仪去了德国,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新人生。
她学习了一口流利的德语,也在一家大型公司兢兢业业的上班,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后张母去世时候张幼仪带着儿子回到了上海,这个时候她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了,并主持上海各国的银行事务,同时也是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这个时候的她,不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怕的土包子了,也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女子了。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C指代张幼仪)
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后来徐志摩和交际女王陆小曼结婚,张幼仪还是去祝福了他们,至于是不是真心的都不重要,反正二人一直是在互相亏欠着。婚后的徐父徐母不中意陆小曼就没有居住在一起,张幼仪还是和以前一样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二老,也许是对徐志摩爱的一种延伸方式,又或者是张幼仪的善良敦厚。
张幼仪和长子
张幼仪晚年的时候对她的侄孙女张邦梅告诫说“在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这是我要给你上的第一课,这样你才能了解一切。”年,张幼仪病逝纽约。回头看看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徐志摩是痴情的,只是对张幼仪真的无感,他的痴情全都给了林徽因和陆小曼。也许正应了网上的一句话“以为他生性冷淡,直到他对别人嘘寒问暖”。张幼仪也算的上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吧,她和徐志摩在一起七年,七年的时间,她对徐志摩爱的小心翼翼,怕他不高兴,怕他不要她,怕这个怕那个,可到头来还是成了劳燕分飞,也许一场委曲求全的感情注定不会长久吧。
PS:上次关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文章,有读者问我对徐志摩到底是什么评判?为什么文章里的徐志摩给人的感觉飘忽不定,我想我也不是能说清楚的,对于张幼仪,那是无可厚非的薄情,可是站在徐志摩的立场想一想,他根本对她没有丝毫的感情又何来的背叛?既然无爱又何来出轨?对于林徽因,那就是爱了就是爱了,爱情来了谁都无法阻止,自己也没法控制。对林徽因是爱,对陆小曼也是爱,只是爱一个人的同时并不妨碍徐志摩去爱另外一个人。所以徐志摩到底是专一痴情还是薄幸之人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就像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以为他生性冷淡直到他对别人嘘寒问暖。”
文:蔡小米;器宇轩昂出品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
公众平台转载务必文末带上以下授权图片,并署作者名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
↓↓↓↓点击“阅读原文”千万别点开,因为你会看上瘾!
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