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急腹症外科收治了一名身患危重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复杂的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子。这位小伙子病情之复杂,让急腹症外科医务人员大吃一惊,他身患流行性出血热,但是却表现为急性胆囊炎,同时病情进展迅猛,伴发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我院急腹症外科果断冷静接诊患者,并联合多学科共同努力,最终成功救治了这名新疆小伙子。据悉,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流行性出血热表现为急性胆囊炎并且伴发DIC及MODS的患者,目前尚未见报道。
这名小伙子名叫艾哈麦提(化名),两个月前从新疆喀什来到大连。3天前,小艾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恶心、呕吐。先后医院,均未获得有效诊治,为求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辗转至我院急诊,急诊医生查看患者时,发现小艾出现了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表现。CT检查提示:小艾胆囊壁厚,胆囊周围有渗出,符合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急诊以“急性胆囊炎”收入我院急腹症外科病房,而此时的急腹症外科病房住院病人总数已达70人。走廊加床6张。
没想到的是,小艾入院后病情急转直下,在胃肠减压时便出现鼻出血症状,此时此刻,值班的急腹症外科景惠荣医师隐隐的感到了一些反常,而在进一步完善检查的过程中则出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现象:小艾的血小板由急诊的*/L骤然降至16*/L(正常值为-*/L),肝功能损害严重,表现为:谷丙转氨酶:U/L(正常参考值为9-50U/L);谷草转氨酶万U/L(正常参考值为15-40U/L)、肾功也出现损害。此外,血D-二聚体急剧升高,血凝异常,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PT均出现延迟。种种迹象提示患者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再次查看病人时,小艾发热、腹痛加重,出现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征象。此时,景惠荣医师意识到该患者病情已经绝不仅仅是急性胆囊炎所能解释,极有可能合并其他疾病。于是即刻给予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并迅速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同时迅速请血液科、感染科、介入科、肾内科等兄弟科室紧急会诊,并迅速上报急腹症外科主任罗福文。
罗福文及时了医院,这已记不清是多少个夜晚,医院。而针对眼前这个病例,手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罗福文也皱起了眉头:弥漫性腹膜炎客观存在、胆囊壁厚20mm、胆囊周围有明确渗出、而胆囊本身却不大。肝功能损害大于肾功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无法解释。这一次,他一反常态,没有主张剖腹探查,罗福文当即指出,该患者非常有可能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全身病毒感染,高度怀疑是流行性出血热或伤寒,胆囊炎可能为继发改变或其他疾病合并急性胆囊炎。
此时,大连民族医院,患者身份逐渐揭开,原来小艾是就读于大连民族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父母远在新疆喀什,交通不便,日夜兼程到达大连也需要4天时间。校方高度重视,急切咨询病情。此时,已是夜间00:30分,看着大家焦急、又信任的眼神,罗福文决定联系我院医务科,组织全院大会诊。血液科主任闫金松、传染科冯继红教授、肾内三科主任刘春艳医院,经反复查看病人,讨论、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大家均表示该患者病情复杂、隐匿,非常不典型。闫金松主任表示,患者目前已经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建议暂行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进一步完善骨穿等辅助检查。有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或伤寒病毒感染所致。刘春艳教授则认为应除外肌红蛋白溶解症。患者有野外运动史,患者肾功能损害不重,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特点。建议进一步完善肌红蛋白测定明确诊断。感染科冯继红教授认为,患者是青年男性,以腹痛伴发热起病,急诊提示胆囊炎,入院后病情进展迅猛,迅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损伤,血小板在几个小时内骤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表现。但患者没有典型的“三红”、“三痛”表现。起病非常隐匿,血中性粒细胞稍高,建议完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检查。罗福文综合了几位专家的意见认为,患者病情复杂,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客观存在,胆囊壁厚,胆囊窝有渗出,血象稍高。手术探查不能解决问题,仔细追问患者病史发现,小艾无出国旅游史,无动物及蚊虫叮咬史;也没有树林中散步。也没有地下室、阁楼、马厩及乡间小屋等通风差的地方穿行的经历。这些都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一些常见诱因。推断患者可能为病毒感染,同意各位专家意见,暂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症支持治疗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该过程中,急腹症外科曲明阳教授也密切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