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F人群高发这类疾病,防住体内小石

时间:2023-10-30 11:32:30 来源:腹膜炎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无辣不欢、习惯性不吃早饭

饮食不规律

推杯换盏间不知不觉大快朵颐

“水逆”来临后又化悲愤为食欲

给自己“加油”从每天的餐食开始

……

长此以往,很容易诱发胆囊炎

胆囊炎所为何物?

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今天,我院消化内科唐健副主任医师

给大家详细道来

胆囊炎通常可分为急、慢性两种。

慢性胆囊炎也可导致反复的急性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即使不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也可有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

既往研究表明,90%-95%的胆囊炎由胆结石引起,少数患者可出现剧烈胆绞痛,这往往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导致。可以说,预防胆囊炎,首先要防住胆结石。

近年来,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它多发于肥胖人群,结石多为胆固醇性。医学界常用“5F”形容胆结石的高发人群,即Fatty(肥胖)、Forty(40岁以上)、Female(女性)、Fertility(多次生育)和Family(家族史),这可能与遗传、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脂肪摄入过多、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

据考证,在各年龄段,女性胆结石患者都明显多于男性,这可能因为雌激素具有脂溶性,可促使肝脏在胆汁分泌更多的胆固醇,增加了胆汁的胆固醇饱和度。脂肪摄入过多也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含量过高,进而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此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长期肠外营养、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等因素,也可影响胆汁的浓度比例,形成胆囊结石,继发胆囊炎。

如果常规体检发现胆结石,但从未出现相关症状,不需进行特别的药物治疗。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反复诱发胆囊炎,并遵循低脂、低热量膳食,定量定时的饮食方式。

如果在持续油腻饮食、高蛋白饮食后,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患者出现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可行胆囊超声检查;急性发作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解痉和抗感染治疗,万一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胆囊坏疽穿孔,引发感染性休克、腹膜炎,危及生命;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如果存在胆囊或胆管结石,可考虑手术去除结石或切除胆囊。

?

总之,每天都要好好吃饭呀~

本文指导专家

消化内科唐健副主任医师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IBD学组青年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IBD学组心理协作组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IBD专委会委员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青年学术组委员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特约审稿人

学术专长:擅长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尤其是难治性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肠结核,难诊断的肠道溃疡性疾病,慢性结肠炎的诊治,同时对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丰富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责任编辑:唐小雨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

图:图蜗创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pmm.com/jbwh/1333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