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警惕老年人误食枣核致使肠穿孔
警惕老年人误食枣核致使肠穿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寻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饮食结构也在悄然产生改变。对大枣的食用量也在增加,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将其视为滋补佳品。但是老年人食用大枣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临床上应当予以重视。
近日我院普外科收入1名排便后突发右下腹疼痛的老年女性患者,患者腹膜炎症状明显。急诊彩超显示右下腹胀气,右下腹低回声包块。术中发现患者腹腔内有大量的炎性渗出液,于回盲部近端发现小肠穿孔,肠腔内可触及椭圆形硬物,取出后发现为长约3厘米两端尖锐的枣核。经询问,患者自述在数天前吃红枣时不当心连核带肉吞下1颗。这已是近半年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第二例老年人误食枣核致使肠穿孔病例。
消化道穿孔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类,外伤性常有明显的外伤病史,诊断其实不困难;非外伤性的病因很多,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肠道憩室、肠道肿瘤、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绞窄性肠梗阻、嵌顿疝等较为常见。肠内异物致穿孔较为少见,大多是由于鱼刺或金属锐物而至,因枣核而至肠穿孔甚为罕见。老年人胃肠消化功能明显减弱,吞咽和胃肠蠕动能力消退,而枣核没法被消化液消化并且两端尖锐,易在胃肠道狭窄成角部位构成阻塞和穿孔。同时老年人由于身体性能衰退,在产生穿孔时症状和体征有时其实不明显。临床医师对肠内异物致使的肠穿孔也缺少足够认识,又因其症状与体征与一般急腹症类似,无特异性,不容易与其他急腹症如阑尾炎,肠梗阻等相鉴别,再加上询问病史不详细,术前确诊困难,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在临床诊断医治中,应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的进行体格检查,对不明缘由的急腹症,尤其是老年慢性便秘患者,有进食红枣史,要考虑到食源性小肠穿孔的可能,及时的实施剖腹探查手术。在阑尾充血水肿不明显的情况下,一定要探查脏器的其他部位,切忌盲目切除阑尾而疏忽小肠穿孔的手术医治。术中还应全面探查,警惕多发穿孔的可能。
枣核致使肠穿孔的诊治要点及影象学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近期食枣的经历。枣核引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腹痛一般表现为阵发性下腹或脐周疼痛,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枣核引发肠穿孔患者的临床症状更明显,主要表现全腹持续性剧痛,中断加重。CT在诊断枣核引发的肠梗阻和肠穿孔上具有准确定位和定性的作用。枣核在CT成像上显示为纺锤形高密度影,中间为低密度,产生肠梗阻的患者在枣核近端可见食品团淤积。平片在枣核异物引发肠梗阻与肠穿孔中的诊断价值不大,1是由于枣核比较小,平片不容易显示;2是枣核引发的肠梗阻一般为不全阻塞,平片上缺少典型的阻塞征象;3是枣核引发肠穿孔部位的口径比较小,游离气体不多,多数仅局限在穿孔肠管周围,平片不容易发现。因此CT比平片在诊断枣核引发的肠梗阻与肠穿孔方面更具优势,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误食枣核致使肠穿孔的病例诊疗其实不困难。重要的是临床医师要提高认识,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示广大老年人切勿“囫囵吐枣”,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就诊。
医院党委
鞘膜积液手术小儿鞘膜积液手术井冈山红色之旅刘恋分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