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时病情凶险,死亡率升高。临床常用症状(发热、腹痛),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血常规,腹水检查有核细胞计数PMN、腹水培养等指标判断。但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低下,对炎症刺激反应弱,早期体温升高不明显;大量腹水患者腹部体征常不典型;肝硬化患者常合并脾功能亢进,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升高,腹水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且需3d后才能出结果,不能作为早期判断依据;腹水PMN是目前最常用于判断SBP的指标,但为人工计数,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大量腹水时可能升高不明显,且部分患者腹水培养阳性而PMN不高。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生理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症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因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反应,甲状腺以外的器官分泌大量PCT,导致血清PCT水平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PCT的高度特异性,因此也可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鉴别诊断;PCT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不被类固醇等药物治疗影响,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目前血清PCT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参数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性炎症,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评价严重炎症性疾病,如SIRS或MODF等临床进程及预后,由于细菌内毒素在PCT增加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诱导PCT的产生。
有研究发现SBP患者PCT水平较非SBP患者明显升高。与腹水PMN同步升高。表明临床检查肝硬化腹水患者PCT水平对SB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SBP死亡组随着病情进展,PCT水平持续升高,死亡前PCT明显升高。非SBP死亡组随病情进展,PCT水平也有升高,但低于S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存活病人PCT水平均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出院时接近正常值。非SBP组存活病人PCT持续低水平。说明血浆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PCT检查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的优点,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在严重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因此检测血清PCT水平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