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性腹膜炎在蛋鸡场时有发生,该病对产蛋量影响较大,并且还会造成蛋鸡的死亡,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群而言,由于抗病力低下,从而暴发卵黄性腹膜炎的频率更高,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一、发病机理
本病一般由细菌病与病毒病混合感染所致,最常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与其他病毒病(如新城疫、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混合感染后侵害产蛋鸡的生殖系统,引起产蛋鸡卵泡坏死、脱落最后掉入腹腔而致病。
另外,当产蛋鸡受到外界环境应激因素如惊吓或暴力挤压腹部等应激时,亦可引发应激性卵黄性腹膜炎。
二、临床症状
腹部膨胀、重坠、泄殖腔周围触及硬块、有很严重泻痢的迹象,粪中混有蛋清、凝固蛋白和卵黄小块,有一股恶臭味,产蛋略有减少,皮肤呈青紫色。
腹腔内有黄色腥气臭液体和破碎的卵黄粘稠物,腹腔内脏器官覆盖一层黄色或浅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肠子和其他器官粘连一起。“卵黄性腹膜炎突出于腹腔中出现黄色或淡黄色粘稠渗出物附着在内脏表面”,可作诊断的重要依据。
三、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腹腔有大量蛋黄或灰黄色炎性渗出物(主要为卵子),腹腔内脏器官表面覆盖一层黄色或浅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使肠管互相黏连;或腹腔积有蛋黄凝块,有时这种凝块可达到拳头大小,也是死亡率增加的一个原因;其次,腹腔有腥臭味,卵巢中卵泡变形、变性、变色,有破裂的卵泡,最后形成蛋黄凝块;耐过者消瘦,丧失产蛋能力而成为假母鸡。
四、原因分析
(1)由于饲养管理不科学、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产蛋高峰期鸡群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空气、设备、野鸟等途径而感染大量大肠杆菌所致,这也是形成细菌性卵黄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
(2)由于病毒病的防控工作不力,常有各种急(慢)性病毒病的存在,使鸡群出现病毒性卵黄性腹膜炎的情况;有时继发大肠杆菌病,使产蛋高峰期鸡群出现较为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症状。
(3)由各种应激因素造成。由于产蛋高峰期鸡群的抗病力低下,当受到免疫应激、外界环境惊吓应激、温差应激或暴力挤压腹部等应激时都可引发应激性卵黄性腹膜炎。
五、防治
(1)加强对鸡场环境的监控、减少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应激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产中对鸡群健康和生产影响密切的环境因素有场区的外环境条件和鸡舍的小环境状况两方面。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这两方面的环境条件,为维持鸡群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a.改善鸡场外环境的措施:
采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有效措施,加强对鸡场粪便的处理,减少相关病毒病的发生;
设置排水净化设施,及时排除污水,注意水源的保护,防止大肠杆菌污染水质;
做好灭鼠灭虫工作,防止相关疾病的传播;严格执行病死鸡只的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做到彻底隔离病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功效;
搞好环境绿化工作,通过不断改善鸡场的饲养外环境来减少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诱因。
b.改善鸡舍内环境的主要措施:
控制好鸡舍内对鸡群影响较大的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应激因素,同时在免疫各种疫苗时,要轻抓、轻放减少应激,这是控制应激性卵黄性腹膜炎的有效措施。
另外,当在免疫工作中发现鸡群患有大肠杆菌等病时,应先治疗后免疫,否则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同时免疫效果也不能确保。
(2)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加强对鸡群的科学饲养管理,不断提高饲养水平,增强鸡只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危害,尤其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流感等病毒病的防控工作,严格防止继发大肠杆菌病,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和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3)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白头翁散拌料,连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