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原生态民歌坚守还是变通

时间:2016-4-20 14:15:37 来源:腹膜炎

文化视点:原生态民歌坚守还是变通

民歌纯洁质朴,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寄托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民歌的失传意味着我国传统精华的遗失。但随着民歌产生环境的改变,我国许多民歌已灭亡或濒临灭亡。但现实是,真正地道的民歌需要由当地的歌手用当地方言来演唱,这为民歌在本地区外的推介造成障

碍;加上原始民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更没有“包装”,因此很难得到现代人的认可。那末,在当代,原生态民歌该如何保护、它的发展道路在哪里呢?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专家之间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原生态民歌目前还远远谈不到发展的问题,抢救是第一位的。”对如何抢救原生态民歌,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田青教授这样说,“首先,通过举行民歌大赛的情势来展现民族音乐。第一位是先把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进行抢救,先给它‘输氧’,先让它活下来。然后是保护,最后才是发展。”

谈到具体的措施,田青教授说,第一,对有些民歌,可以采取博物馆式的保护,不能变化,一变就不是它了。由于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文化再发展就不是它自己了。如民间曲艺、戏剧现在都面临着这种情况,它们在一些地方虽然恢复了情势,让人们边喝茶边看戏,但戏的本质都被变没了。第二,对一些适应性非常强的民歌,可以依照其本身的规律发展,发展其独有的特性,但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其特性,“千万不能把它们烩在一个锅里”。目前还不到大规模地发展传统文化的时候,特别要警惕商业化的运作,它是个双刃剑。它会为了商业利益,毫不犹豫地破坏文化的特性。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不允许变是不对的。山西大学王亮教授说:“在社会转型期,民歌也应做好本身的转型。”首先,民歌的内涵需发展,应根据时期的需要,建立新的民歌。如曲调不变,填入新词,发展新民歌。新民歌是现代社会在传统民歌基础上、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有大众品位的歌曲。其次,民歌的外延需要扩大,应包括作曲家模仿民歌创造的歌曲。如《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等歌曲都是经过再创作的民歌。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说:“文化不变化是不可能的,传承也是为了发展,我们终究是为了发展。但是,‘种子资源’要保护好,希望不要破坏它,但也不能就此说保护它就不要发展了。”

口头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情势,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重要部份。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时间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和广大的妇女中间,反应着时期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求韵律,讲求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儿童白癜风怎样治疗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国民歌的种类极其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12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童谣、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和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鉴戒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态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原生态民歌擂台赛使“土得掉渣”的羊倌1夜成名

“桃花来你就红,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俺寻你来。玻璃你就开花,里外明……”8月21日到8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举行地山西省左权县,一个用当地方言演唱的歌手的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这个歌手就是在中国首届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赛中

用纯属“野门路”歌喉赢得“10大民歌歌王”美誉的左权县放羊农民石占明。

如今在左权县,“土得掉渣”的石占明可谓家喻户晓。虽然他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却已成为素有“中国民歌之乡”之称的左权县的“第一红人”。也是由于他,曾被认为是“很土”的民歌如今在左权又掀起了一场风暴:仅左权县就有3000多名歌手报名参加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上至70多岁老人、下到八九岁小孩。

“我放羊的时候有个欲望,就是我的羊从400只增加到600只、再到800只。”这个浑厚的羊倌歌手告知,“现在看来,这个欲望不能实现了。”

谈起成名经历,石占明很是为难:“上中学时,学校举行歌手大赛,我得了个一等奖,唱的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那首歌。初中毕业后,感觉自己在唱歌方面有点天赋,就凭一首《好人一生平安》考进了左权永佛寺煤矿文工团,干了一段时间,县文工团又招人,我考进去,但没做几天,就由于说不了普通话,舞台形象不行、太土,文工团不让我再干了。不让干,就回家放羊。”

“2002年,左权县举行了1台晚会,强调原汁原味的民歌,在县城这样的人很少,所以让从农村找,就把我找到了。当时我唱了1首《甩羊鞭》,把放羊的豪情唱出来,当时唱的时候还想着要赶快回去放羊。后来,我唱的歌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说到这里,石占明的语气里流露出自豪。

2002年中国首届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赛在浙江仙居举行,想着“俺是来唱歌的而不是来比赛的”石占明就以他独具魅力的歌喉赢得了“10大民歌歌王”的桂冠,载誉还乡。这届民歌擂台赛他凭其实力再次获此殊荣。

接受采访时,石占明一直笑着,是那种很浑厚、很纯洁的笑容。

“得奖后,深圳的一些公司要跟我签合同,做签约歌手,我不做。我不大适应现在的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比较自由,没有麻烦。成名后,感觉生活比较忙乱,没有原来自由。”石占明说,“我还是想做一个自由人,还是回去放羊。”

我国乐坛开始回归传统了吗?

几近一夜之间,从农村到城市,大街小巷、村堂里弄到处都响起了一个略带沙哑的男声。刀郎,这位此前从未听说过的歌手突然火了,他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没有任何宣扬的情况下疯狂畅销。

对传统民歌有些了解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是将西部民歌木卡姆的旋律融入简单上口的流行因素创作而成。

刀郎唱片热销以后,一些唱片公司对“刀郎现象”十分关注,他们悟出了对民歌进行风格化再包装的道理,纷纭开始行动,深入发掘民族音乐的时期审美内涵。在同一时期,张惠妹等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也将创作专辑的目标瞄向民歌。

与此同时,有一些人发现了民歌的商机,他们开始深入民间,发掘传统的原生态民歌,然后再让音乐人利用民歌的旋律、节奏,注入流行的元素进行加工制作,用市场化的方式让大众了解并接受民歌,以“推动原生态民歌跟随时期的步伐向前发展”。

虽然有专家认为,真正地道的民歌需要由当地的歌手用当地方言来演唱,“市场化是对原生态民歌的一种破坏”。但现实是:传统的民歌用方言演唱的情势为其在本地区外的推介造成了障碍,加上原始民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更没有“包装”,很难得到现代人的认可,更难以让大众接受。

中国音乐学院李月红教授认为:“应辨别着名歌手与普通歌手的区分,同时,民歌的发展应同目前百姓关注的问题联系起来,百姓关注的是谋生问题、情感问题及歌手的地位问题,因此在民歌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的问题不能躲避,过去有些人把民歌看成生命,‘头砍下来我也要唱歌’的这种情况现在几近很难看到了。”因此,目前传统民歌现代化、市场化的趋势仿佛已势不可挡。

“民歌的发展有一个进程,都是由粗糙的(原生态)向精致化发展。但到了这个程度后,就犹如物极必反的道理,它将失去其内在的动力,不能向前发展了。仔细研究中国的文化史就会发现,一个悠久的文化流传到现在的缘由:1是自我寻根,就是向民间学习;2是异族文化的入侵使其被迫进行改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田青教授说,“现在的都市民歌都是走到一个高级阶段的民歌,这些民歌要继续发展必须寻根,这是唯一避免自己走向衰落的一个办法。”

我国原生态民歌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目前传统文化消逝的速度很快,就在我们谈话的这1秒钟,就有可能有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过世了,而他却没有传人;每分钟,就有一个清朝园林、一个明朝牌坊被铲平了。每分钟、每秒钟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原生态民歌也在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

教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这样说。

“原生态民歌面临的一个最大危机是:产生的社会环境改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告知,“如盖房子的时候会喊‘号子’,使劳动更有节奏,现在许多地方盖房子都是用机器,人力基本上很少;而对传统民歌最多的一种――情歌而言,在目前的社会中,歌唱的好坏并不能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因此,情歌的存在环境也逐步地消失了。另外,现在传媒使人们的观念产生趋同,大多数人的品位更趋同于逐日充斥我们耳边的流行歌曲。再次,音乐传播方式的改变也是原生态民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过去,音乐传播是通过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而现在音乐更多地是通过大众媒介来传播,这更大地满足了人们接受最新鲜事物的欲望,同时,这也加速了原生态民歌的衰亡。”

8月24日,在山西左权县举行的原生态民歌研讨会上,中国音乐学院李月红教授说,民歌的本质是乡土性、集体性、口头性,但目前,民歌的这些本质都在现代社会中遭受着挑战。乡土性是指民歌与民风民俗的一致性,而现在西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民俗愈来愈多地进入我国,我国民俗愈来愈被淡化,更谈不上依存于其的民歌的发展了;集体性是指许多民歌的创作加工流传都是由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其歌词及曲调都可由大众进行集体改编,而现在,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这个仿佛已不可能;口头性是指民歌都是在民间祖祖辈辈口头流传下来,如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地传下来,而在电视、广播、络普及的今天,这个仿佛也已不可能实现,我们学习唱歌几近很少依赖口头相传的情势。

“我们去基层搜集民歌,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地老年人告诉我说,现在嗓子不行了,要是前几年,准能唱几首。而当我们问当地的小孩会不会唱民歌,他们说会,但脱口而出的却是周杰伦的歌,这真让我们心痛。”一名致力于民间民歌解救的人如是说。

“现代社会发展飞速,就像一列追风逐电的火车,而原生态民歌就像放在车窗边一个一次性纸杯,窗户1开,纸杯就掉下去。”田青教授说,“这就是目前我国原生态民歌所面临的情势。”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农民音乐存在四大缺失

近日在山西左权县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引发众多人士的关注,参赛歌手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百姓,他们中有很多是农民,他们演唱的都是原生态民歌,他们的声音也基本都未经修饰。在同时举行的原生态民歌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当前农民音乐存

在四大缺失。

中国具有8千年的音乐文明史,中国音乐的创造者是农民,虽然现代化打破了长期以来构成的产业结构和人员组织结构,但农民仍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蓝雪霏教授调研后认为,当前农民音乐竞争平台存在以下缺失:

其一,当前,在我国乐坛几近难以听到农民原生态的声音,乐坛正面临着不正常的“生态污染”。在城市,音乐话语权被通俗音乐、改造了的音乐所垄断。现代传媒把流行音乐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正采取全面轰炸的方式,商业街上、宿舍里、公共汽车中让你别无选择。城里人或在城里打工的边沿人没法接收到先人的歌声,城里人可以采取一种方式回归大自然,却没有可供选择的原生态的歌曲来净化自己的听觉、视觉,使自己过得更加安宁。

随着电视、广播的普及,风俗习惯的改变,流行音乐全方位地涌进现代人的生活,哪怕是穷乡僻壤。去村里采风,我们会发现汽车上放的是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墙上挂的是歌星照片,祖祖辈辈留下的民歌成了无人继承的、岌岌可危的遗产。

其二,主流社会中没有农民的地位。优秀的民间歌手目前在主流社会中没有地位,如一些主流杂志封面很少有农民。农民歌手没有得到公平竞争的平台。在一次下乡采风时,蓝雪霏教授看到在集市里,围得水泄不通的山民在演唱着卡拉OK。另外,民歌的著作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民歌手的经济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农民歌手没有享受到社会进步带给他们的一点温暖。

其3,农民音乐难以进入音乐课堂。在音乐院校里,基本都是用普通话演唱各民族民歌,或是一些改编的假民歌充斥课堂,听不到原汁原味的农民音乐。

其4,农民子女在课堂上不能传唱自己的民族音乐。一方面出于录取、经济困难等问题,农民子女没法进入高等音乐院校进修;另一方面,在许多地方,农民文化成为落后的代名词,许多农民子女上了学就意味着抛弃自己本来的文化,他们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传唱自己的民族音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pmm.com/jbby/758.html
热点排行
产后减肥 塑形内衣害

不少女性朋友们产后都面临瘦身的问题,产后减肥是女性最热衷的问题,于是常有……【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产后减肥 塑形内衣害

不少女性朋友们产后都面临瘦身的问题,产后减肥是女性最热衷的问……【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产后减肥 塑形内衣害

不少女性朋友们产后都面临瘦身的问题,产后减肥是女性最热衷的问……【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