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上,两个小丑穿着鲜艳,戴着“爆炸头”假发,正表演着魔术。医院的护士宋龙超一边看着屏幕,一边对着镜子比划,他尽量模仿着小丑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医院病房,是病人接受治疗的地方,往往充斥着紧张不安、压抑沉重的气息。在医院病房里,假如来了一个理着“爆炸头”发型,长着大红鼻子,着装鲜艳的“小丑”,沉重的气息必然就会被打破,并给病人脸上带来笑意。
实际上,病房里的这些“小丑”是由职业医生扮演的,他们被称为“小丑医生”。“小丑医生”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就是专业人士通过表演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治疗过程。
年上演的美国电影《心灵点滴》,讲述了“小丑医生”亚当的故事。亚当把欢笑看作是医治病人的一个重要处方,他总是穿着鲜艳的衣服,带着滑稽的装扮到病房去,为的就是能让每一位病人都开怀大笑。
医生与患者良好互动,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使患者保持愉悦心理,能对病人产生安慰剂效应,促进患者的治疗。“小丑医生”其实不是简单的扮丑,而是一种幽默疗法。
医院护士宋龙超第一次真正作为“小丑医生”开展治疗,医院收治了一名急性阑尾炎的孩子。孩子阑尾已经化脓,随时都有穿孔的可能性。对于儿童来说,一旦穿孔,感染全腹膜炎,就会面临死亡。进手术室时,小家伙闹起了脾气,不让输液,不让抽血,在地上各种撒泼打滚。医务人员一接近,他就开始大哭,把病房里的其他孩子都吵醒了。宋龙超戴上红鼻子变身“小丑医生”,扮出种种滑稽后,稳定了孩子情绪,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了手术。
做“小丑医生”是种挑战。对什么病人用什么方式,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对儿童和对老人是不一样的,对隔离病人和对正常病人是不一样的,对终末期患者和康复患者也是不一样的。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小丑医生”,需懂得多种医学和心理学知识。
“小丑医生”的表演要产生良好效果,还需对病人的病情、性格特点、情趣爱好、家庭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小丑医生”深入地了解患者,了解每一个病人的内心,从病人的感情和精神上着手治疗,需对患者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小丑医生”给病人带来欢笑,使病人心理放松,为病人减轻痛苦,甚至增强病人占用病魔的信心,“小丑医生”的扮丑也是“爱”的表演。
病房不应是个冷冰冰的治疗场所,病人也不应是始终痛苦的面容。“小丑医生”不妨多点,再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