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倾情贡献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
大概是所有养猫人最闻之色变的病。
作为曾经死亡率几乎百分百的猫中绝症,
部分家长对传腹的印象都还模糊停留在
有些新手铲屎官甚至看见自家孩子腹部隆起,
一百度,就顿时天塌地陷觉得猫咪不行了。
可腹围增大,不就是腹水?
真有腹水,查过粪便有冠状病毒,
那一定没差肯定是FIP了!
要知道,度娘是会骗人的,你也可能只是自己吓自己。
究竟是不是传腹,麻酱来帮你理理清楚~
Q1查过粪便有冠状,是传腹吗?首先,能够确认的是,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确是由冠状病毒(FCV)引起的。然而,它和容易引起猫咪肠炎、造成腹泻的肠道冠状病毒(FECV)又有一丢丢不同。
原因在于,作为RNA病毒的一员,冠状病毒天生点满了“变异”技能。原本只想在宿主猫咪体内做一个偏安一隅、胸无大志的二流高手(FECV仅在肠道上皮细胞复制增殖),但人心多变,世易时移,当初的二流高手早已习得武功秘籍,入了魔道(经基因突变,弱毒力的冠状病毒毒力增强),纠集一帮手下兴风作浪(病毒开始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冠状病毒升级为FIPV),搅得整个江湖天翻地覆,不得安宁。
这时,冠状病毒感染就发展成了传染性腹膜炎。
但如果在另一个既不重合、也不相交的平行江湖里,冠状病毒终其一生都只是个“杯酒扁舟”的闲人,没有发生突变,也不会去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自然也就不会有传染性腹膜炎。
那么,冠状病毒和传染性腹膜炎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患传染性腹膜炎的猫一定感染了冠状病毒,但
感染冠状病毒≠传染性腹膜炎
Q2可我的猫肚子大大的,肯定有腹水呀,传腹的几率是不是变大了?是不是腹水,眼睛说了不算,医院经过叩触诊、影像学和穿刺等一系列检查,才能判断。
和腹水类似,会造成腹围增大的疾病,还包括肝肿大、脾肿大、子宫蓄脓/积液、顽固便秘、肥胖等。
其次,没有腹水,也可能会是传腹!因为传腹在体内,既可以发展为有体腔积液的湿性传腹(腹水、胸水、心包积液),也可以发展为不出现体腔积液的干性传腹。
而真·出现体腔积液的患猫中,最终只有约50%确诊为FIP。
Q3那猫咪肚子里的腹水是怎么产生的包括两脚兽在内,正常动物的浆膜腔(胸腔、腹腔、心包腔)内都会有少量液体存在,起润滑作用。它们是浆膜毛细血管内血浆经由血管壁滤出生成,再经静脉端(90%)和淋巴管(10%)重吸收回流到血管内,整体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当滤过生成>>回流时,平衡被打破,无法回流的过量组织液在体腔内积聚。如果聚积部位在腹腔,就形成腹水。
假装听懂了的样子
但是!
你以为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不阔能!
自愿放弃的直接拉到文末划重点~
就算都是从同一根毛细血管滤出的,
积液的性质也有明显差异,
可以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2种
它们的形成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漏出液的形成机制
由于血管内血液和血管外组织液的共同作用,组织液的平衡受到4个力的共同作用:
使劲把血管内液体往外拽的VS拼命让血管外液体往里吸的?全身或局部静脉压升高时,毛细血管血压也升高,组织液滤出增多
?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重吸收减少
?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组织液在组织间隙积聚
?与肾脏共同作用,出现水钠潴留,引起体腔积液
▌渗出液的形成机制
除了动力和阻力之间的2V2对抗赛外,血管的通透性也是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这类深宫怨女(大分子物质)是没有办法走出宫门(穿过血管壁)到达组织间隙的。
但在感染、外伤等情况下,局部组织出现炎症,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蛋白质和白细胞就会乘虚而出,形成渗出液。
简单来说,渗出液是体内炎症导致的,蛋白含量和有核细胞数高;漏出液则与炎症无关,由血液循环或肾脏水钠代谢障碍导致,蛋白含量和有核细胞数较低。
而在渗出液完全形成前过渡阶段,有一种形态特征介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的,称为改性漏出液。
(后排走神的同学,快醒一醒,麻酱开始划重点了!!!)
↙↙↙↙↙
猫传染性腹膜炎所产生的体腔积液就属于渗出液或改性漏出液。
如果身体里的积液抽出来发现是渗出液或改性漏出液,那么就有传腹的可能。
如果只是单纯的漏出液,那多半和传腹没有关系。
那究竟要怎么才能确诊是不是传腹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