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张幼仪的女子,她的“前生”,被冠以“徐志摩妻子”的名号,却低入尘埃,湮没无闻;她的“今世”,却在与这个著名诗人离婚后,徐徐展开了一幅大写意的水墨长卷。
张幼仪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现属上海)的名门世家,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二哥张嘉森(字君劢)是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璈(字公权)是中国银行总裁。
那时一向循规蹈矩的她,听从四哥张嘉璈的选择和安排,十三岁订婚,十五岁嫁给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
这场婚姻,与其说是玉成“秦晋之好”,不如说是利益结盟。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来说求之不得,遂在其精明地盘算之下,定下了二人的婚约。张幼仪于是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而徐志摩的反应则是:“媒妁之命,受之父母。”
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很少正眼以瞧。贤良淑德”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标配”,却远不能成为一个恃才傲物的诗人的理想伴侣的高标。
所以,他尽管照常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亦不过是遵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而已,以满足两位高堂含饴弄孙的愿望,就算责任和义务两清了。
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喜得麟儿并没有改变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这个浪漫的诗人一直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与感情:他不会在不喜欢的人与事上有任何眷恋与盘桓。
所以不久,徐志摩就潇洒地出国留学了。年,徐志摩收到张幼仪二哥的信,在张君劢的要求下,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将张幼仪接至身边。
张幼仪很清楚他的态度,夜不期盼他开口嘘寒问暖了,因为他那个漫不经心瞥来的眼神,已将对她的嫌恶昭然若揭。
张幼仪(18岁)和长子徐积锴
两人在沙士顿住下,不久张幼仪再度怀孕。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他所谓的灵魂伴侣——林徽因,分身乏术的诗人左支右绌,于是在得知张幼仪身怀六甲后,黑脸以对:“把孩子打掉。”那时打胎是非常危险的,张幼仪委屈至极:“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在别人眼里,他温润如玉,谦恭得体,但唯独对不爱的妻子,无所顾忌地将自己扮作冷酷的暴君。
其后,徐志摩要求马上离婚,尽管在此之前,张幼仪已有一些心理准备,但当徐志摩面无表情,笃定十足地提出离婚时,她还是如堕冰窟。她可以忍痛割爱,离开他,可是即将来到世间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在呱呱坠地时,迎接他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来自生父的抛弃?
见张幼仪不答应,徐志摩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孤零零地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人照顾,绝望之际,张幼仪只得给张君劢写信求救,在二哥的帮助下,由巴黎至柏林,张幼仪在痛苦辗转中生下孩子。
当时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不闻不问。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我们以为百年修得同船渡,便能和衷共济;我们以为千年修得共枕眠,便能一世缱绻,但反目成仇时,唯一的怜惜都将被剔除得一干二净。
但他并非移情别恋,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爱过她!
林徽因
当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终于明白,这份委曲求全的婚姻给予她的,除了羞辱,再无其它。
于是,协议书上讲定的五千元赡养费她一个子儿也没要。断则断矣,你取阳关道,我过独木桥。从此不必牵扯不清。
徐志摩则欢天喜地,他认为自己是愚孝的牺牲品,但张幼仪何尝不是殉葬品?只是他可以恩断义绝,奔赴新欢,她却只余一地狼藉,在断瓦残垣里收拾旧河山。
签好离婚协议后,医院看了小彼得,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那时他全部的爱恋与心思,都给了他的缪斯女神。夫妻一场,父子一场,她们竟无法从他浩瀚的爱的海洋里,取得“一瓢饮”。
在德国时的张幼仪(年)
离婚后,张幼仪先到巴黎,后随二哥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而她当时学幼儿教育的动机,无外乎是怜恤稚儿父爱不存,她的肩头要承担起双亲的责任,所以,她要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但怎奈,年,小彼得来不及长大,便在3岁时死于腹膜炎。
为此,张幼仪痛不欲生,幼子的夭折,成为她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从柏林回国的列车上,窗外大片生机勃勃的田野疾驰而过,手捧幼子骨灰盒的张幼仪面色平静,却心如死灰。
张幼仪后来自己也承认,她生命的轨迹就是从柏林回来后被分成了两段。
也许只有当一个女人一无所有时,才会一无所惧。
张幼仪(年)
张幼仪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此外,她还兼任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张幼仪最初是个金融方面的门外汉,虽毫无经验,但她以学徒的心态从零做起,勤力奋勉。同时固执地将办公桌摆在银行大厅的最后头,这样银行的全景就能一览无余。由于潜心学习,笃志于此,张幼仪没过几年便如鱼得水,并连续多年当选为银行董事。
年日军占领上海之时,大批顾客前来提钱,现金短缺,她不得不向另一家大银行借元周转,刚巧有一个顾客来提款元,一旦提走,银行资金链必将断裂,甚至濒临倒闭。张幼仪于是急中生智,请云裳服装公司经理作保写了一张契约,向这位顾客约定六个月后连本带利偿还。之后半年里,张幼仪一直随身携带这张契约,在准时按月还款后帮助银行度过了难关。
由于张幼仪为人恪守信誉,并管理有术,战时,女子商业银行历经波折而岿然屹立。直到年金融业公私合营才宣告结束,一共开办了31年。
由于她的执舵,这所银行并没有在战争和时代的波诡云谲中轻易被倾覆,走过三十载的风雨人生路,它见证了一位女子的胆识与智慧,更有她的自强不息。
在上海任银行行长和霓裳服装公司总裁时的张幼仪
年,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苏医生曾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他当然没有徐志摩的盖世才华,亦非富商巨贾,但胜在宅心仁厚,更重要的是,他倾其所有,给予了半世漂泊的她一个家。
一个能为她遮风挡雨,一个能令她心有持归的家。
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的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多年历练,她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式女子,但始终是一位心有牵系的慈母。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久久凝望着这里的一切。
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失事,陆小曼哭得死去活来,大恸之下根本无力操持丧事。徐志摩曾经深爱过的林徽因,也只是遣丈夫梁思成弄回一片飞机残骸,挂于卧室以供凭吊。而被他抛弃的发妻张幼仪则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一切。甚至,在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都要寄钱帮助贫病交加的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出版的。
因感念徐家二老一直将其厚待,她便以干女儿的身份为他们送终。
晚年,她曾对侄孙女张邦梅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心存仁恕,也许是最好的解脱。放下执念的那一刻,终得成全的是我们自己。
苏纪之去世后,张幼仪遂搬至纽约,与爱子团聚。年病逝于此。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剧照
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六个字:“写过,爱过,活过”。而当她离开人世的时候,可以告慰自己的,亦是这简短的四个字:爱过,活过。
足矣!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继续在下面的上的点一下,表示支持哦~
查看往期精彩图文~
回复36,阅读《沈阳人,恭喜你!房贷可以贷到70岁了!你一定要挺住!》
回复37,阅读《身份证最后一位号码,居然代表你的婚姻?难以置信~》
回复38,阅读《这才是张艺谋放弃巩俐娶陈婷的真正原因,真相惊人!》
回复39,阅读《他把19㎡百年老屋改成3室2厅1厨3卫的花园别墅后,竟发现......》
回复40,阅读《30岁之前与30岁之后……看完沉默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期待明天的推送!
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