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是一只一岁的三花猫

时间:2024/3/14 14:24:34 来源:腹膜炎

年7月,一个炎热的晚上,正瘫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换着电视频道。老公出差突然回家,拿着一个纸箱神秘的说,老婆送你一个礼物,猜猜看是什么?我不安地凑过去,一对圆圆的眼睛看向我,一只黄白黑间杂的小狸花猫。自从女儿出国留学,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养一个宠物,又担心自己有没有负责到底的信心,犹豫了好久。

没等我说话,老公开始喋喋不休,“我是在一个水果店领养的,一窝10几只小猫里我选了她(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性别),医院检查过了,没有寄生虫,也很健康,她大概一个月左右,称了重,0.38公斤。现在只能喝羊奶。我想了一个名字叫随便,你看行不行?”看着可爱的小东西,我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抱出来,她挣扎着从我的手上一溜烟跳下去,钻到沙发下不出来了。看着虎头虎脑的她,我坚定地说:“不行,名字要叫虎虎。”

刚到家的虎虎

从此,我们开始了和虎虎的缘分。从最开始注射器喂羊奶,到自己在碗里喝,然后开始吃幼猫猫粮、湿猫粮、成猫猫粮、各种罐头……虎虎最爱吃猫条,每次吃完,会把包装的袋子藏起来,咬的千疮百孔。看着她小小的身子埋头在猫碗里嘎嘣嘎嘣地嚼着猫粮,真担心她会硌了牙。每天铲着她的便便,终于知道了“铲屎官”的真义。

从躲在沙发下不出来,到小心翼翼地探头探脑,然后俨然是家里的主人,上蹿下跳,客厅、厨房、卧室、厕所、柜子顶、阳台……到处都是她的领地。虎虎是自由的灵魂,不喜欢被人抱,我的身上,脸上到处留下了因为要强抱被她抓伤的痕迹。

因为有了她,上班从此有了牵挂,每天都盼望着早点下班。看着她活泼的身影,觉得所有的劳累、担心、忧郁全部被治愈。

虎虎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这个习惯最终带走了她。第一次发现她吃线是在国庆节后,刚好打了第二针疫苗,做了第三次驱虫,突然开始呕吐,呕吐物里发现有小的线头,那时还不知道吞线的危害。连续三天虎虎只喝水,不吃饭,可是精神还蛮好,问了医生,说在家观察观察。第四天,终医院,打了止吐针,开了药。吃药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第二次虎虎把她的一个玩具拆了,吞了好多线头,发现的时候,吐了一部分,还拉了一些出来,可是这次似乎更糟糕。当天晚上,医院做了B超,输了液。医院不靠谱,朋医院。医生摸了摸她的肚子,觉得问题不太大,开了输液的药,连输三天,终于在春节前一天晚上开始吃饭。医生一再交代,家里的线头一定要收好,不要再让她吞食,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后来,老公因为新冠后遗症,忽然对猫毛过敏,万般无赖把虎虎送到了爸爸妈妈家。7月的一天,妈妈忽然打电话,说虎虎和往常不一样,呕吐、叫声也不同,还用头去撞花盆。紧赶慢赶过去,一看呕吐物,发现了棉线。妈妈说在做针线活的时候,虎虎跟她抢线,可能没注意吞线了。我一看,医院,当时就照片、做B超,判断有异物需要动手术。晚上输液,第二天一早检查各项指标后,下午手术。手术大概两个多小时,医生把取出的异物给我们看,除了棉线,她居然吞进去了一根包装用的带子,大约十几厘米长,2、3厘米宽,怪不得这次这么难受。医生叮嘱手术和麻醉风险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感染、术后肠道恢复的关要过。手术第一天,虎虎晚上住的院。第二天,无论如何医院,带回了家。一回家,她就钻到阳台上花盆中间躲起来,一动不动。连续输了三天液,仍然发烧,精神萎靡,用棉球沾了水给她抹嘴唇也抗拒。晚上,摸着她发烫的耳朵,用酒精物理降温,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抱着她失声痛哭。第四天,医生决定剖腹探查,开腹后确诊腹膜炎,上了引流袋,每天冲洗腹腔。有两天,病情稍微好转,退了一点烧,少量多次喂了医生开的肠胃调养湿猫粮。引流袋的液体也慢慢开始澄清,医生开始考虑撤引流袋。然而最后一天,引流袋的颜色忽然又变得有了颜色。下了班守着她输完液,回到家匆忙吃完饭,忽然发现引流袋的颜色变成了乳白色,赶紧拍照发给医生,医院。经过检验,引流袋的液体有食物残渣,说明发生了肠瘘。从吞线到今天,9天时间,虎虎基本没有吃喝,全靠输液,已经骨瘦如柴,医生说她已经禁不起第三次开腹,即便挺过了手术,后期预后也不佳。其实,从化验结果出来,我心里已经明白。看着她这么痛苦,这么受折磨,还不如让她离开。

离开的时候,下起了雨,我边哭边走,想起今天早上她还在找我要湿猫粮,本以为再过几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又可以看到她跳上跳下,抱着腿让你给她加猫粮,听她欢快的喝水声,看她蜷在脚边安然地睡觉,冬天的晚上偷偷钻进被窝……从虎虎到家,她陪伴了我天,如今她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我时常会想,让她离开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她会不会埋怨我,她是这么可爱、这么独立、这么热爱自由的灵魂……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虎虎。林医生、刘医生,如果你们有缘读到这篇文章,谢谢你们,对虎虎的救治、不放弃!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pmm.com/bzzs/1376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